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中国·河阳山歌集》出版发行
     
    《中国·河阳山歌集》在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期间正式出版发行,全书有一百多万字,三万五千余行山歌,共收集河阳山歌一千余首。专家学者认为,此山歌集的出版,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吴歌系列,而且为进一步研究吴歌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在研究吴歌艺术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下层人民的口头文学创作,俗称山歌,又称吴声歌曲,源远流长,自成体系,以清新委婉的曲调和吴侬软语的地方特色而名闻遐迩。 二00六年五月,吴歌已经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流传于张家港市港口镇河阳山一带的河阳山歌,已有千年历史,是吴歌的一个分支。
  据考证,最早的河阳山歌应是号子歌,而号子歌应当由有狩猎歌传承下来的。张家港港口镇上那座不高的山叫河阳山,此山春秋吴国时就得名。在河阳山歌馆里,记者看到这里陈列着河阳山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物,《斫竹歌》就是这个时代的歌谣。穿越五千年时光隧道,这首歌竟然仍完整地流传在张家港市河阳山麓,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专家称“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和诗歌史,是华夏古老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如此高的评价,足见河阳山歌的文化价值所在。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港口镇就有二、三百人会唱山歌,田头、豆棚下、小桥边、河两岸,都可以听到山歌声。河阳山现在有唤英台遗址,本是一处演武场,当地人将它作为山歌对唱活动的场地。现在收集到的河阳山歌,里面有劳动歌 、 仪式歌、时政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历史传说歌、对歌等,形式有四句头山歌、急口山歌、山歌小调、长篇叙事等,是一笔极为珍贵的文化。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高度评价说:“河阳山歌,不仅是张家港、江苏省的,也是中国的财富。”
  江苏省吴歌协会会长马汉民称,声音占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的声音和自然生态一样,都是非常脆弱的,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通过对声音遗产的保护,可以重新唤醒民族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中国·河阳山歌集》的出版,正是对吴歌文化资源的搜集保护,让深藏民间的“天籁之音”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2006-11-06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