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全国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太原召开
     
    为了更好地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物馆的建设情况,研究当前博物馆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形势,促进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科学管理,对“十一五”期间的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提出要求、作出部署,10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了全国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座谈会。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出席并作了题为《把握机遇 科学管理 全面推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的讲话。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克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洪歧。
  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领导,“九五”以来完成工程建设的博物馆、正建和拟建的博物馆以及国家文物局直属博物馆的馆长,部分省文物局的负责同志,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各地党委和政府对博物馆建设越来越关注,积极性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大型博物馆近80座,由此带动了中小博物馆的建设,加之民办博物馆的兴起,形成了当前各地建设博物馆的热潮。而且,近年来新建的博物馆投资额度大多在亿元以上 ,面积多达1万平方米以上 ,在外观造型 、体量空间、内部装修、设施配置等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硬件条件不仅远远超过国内以往兴建的博物馆 ,就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相比也不逊色。
  但是,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博物馆的建设热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博物馆人主导地位的缺失,盲目追求建筑外观和设施先进的倾向 ,博物馆建成后运营维护的尴尬 ,借助新馆开放创新管理体制的无措,特别是开馆后可持续发展的乏力,使新馆建设带来的大好发展机遇与我们擦肩而过,留下了诸多缺憾。
  单霁翔在讲话中,强调了科学管理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博物馆的立项选址、功能定位、造型体量、设计施工,特别是建成后的运营发展,涉及多门学科、多种行业和多个单位,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树立和强化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措施和手段,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理念,统筹好博物馆布局与资源、规模与功能、建设与发展的关系,协调好系统内外、行业内外、馆内外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把各种力量和资源集中到博物馆建设上来,这既符合博物馆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又符合博物馆管理的发展趋势,更符合博物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科学管理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落实“三贴近”原则的要求,是推进公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实践的客观需要。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博物馆基本建设的科学管理,就会使博物馆达到建筑格局与使用功能、设备投入与长期维护的和谐统一,从而奠定博物馆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反之则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硬伤和难以克服的先天不足;加强博物馆基本陈列的科学管理 ,就会使博物馆实现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功能完善与形象塑造的和谐统一 ,从而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反之则会使博物馆脱离群众和实际,逐渐丧失生机与活力。
  针对当前博物馆建设热潮中出现的建筑外观与内部使用 、藏品资源与体量规模 、科学管理与运营维护等诸多问题和矛盾,单霁翔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应着重把握和处理好的7个原则:
  一、按照数量适当,分布合理,建设有序,发展有力的原则,编制切实可行的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规划,努力构建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符合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博物馆体系。
  二、丰富博物馆品类,突出博物馆特色。
  三、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加强专家论证,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文博界、建筑界平行参与。
  四、努力将博物馆建筑的外型美观与内部功能实用最大限度统一起来,充分体现博物馆建筑外型上的美观大方和功能上的经济实用。
  五、在博物馆建设上弃旧建新不可取,卖旧建新和拆旧建新更不可取,而在已有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扩建,才是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方向。
  六、使博物馆建筑体量规模与自身实际相符合,树立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量体裁衣,量力而为,不贪大而求用,不贪洋而务实。
  七、博物馆人要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博物馆建设全过程,努力使博物馆建设满足功能定位、规划选址、基本规模、投资数量、建设周期、建筑设计、工程实施等方面的专业性特殊要求,使博物馆从诞生之日起就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
  单霁翔在讲话中,还对“十一五”期间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搞好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把我国博物馆事业推向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希望。
  一、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国家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在新建、改建一批行业重点馆和省级博物馆的同时,着力推进地市级博物馆和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力争每个地市均有一座功能完备的博物馆,逐步实现每个民族均有一座民族、民俗类博物馆,同时鼓励和扶持民办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二、突出创新意识。新馆要有新理念、新机制、新举措。要立足博物馆的资源特点和工作实际,着眼于博物馆的长远发展,革旧立新,与时俱进,真正使新馆建设成为博物馆创新各项工作的新起点。
  三、深化理论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我们总结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特别是针对博物馆建筑实践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深入研究,争取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四、完善法规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加快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方面的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建设,出台一系列标准规范,建立博物馆建筑工程评价体系,并将有关原则和规范纳入即将制订的《博物馆管理条例》中,使博物馆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法制保障下有序发展。
  五、提高陈展水平。在关注和研究博物馆建筑的同时,决不能忽略陈列展览的设计制作,要将其纳入博物馆建筑的总体规划中。
  六、强化社会服务。一方面要大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普及活动,不断推出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展示宣传项目,千方百计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把各级各类博物馆建设成为传承文化遗产、弘扬先进文化的大众文化市场。
  七、坚持可持续发展。博物馆的发展是包括博物馆管理、业务、经费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陈列展览引领着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发展方向。要把工作精力集中到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上来,更新理念,创新举措,使我们的新馆建设摆脱开馆宾朋满座、过后车稀人少的昙花一现,真正焕发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活力。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馆长韩永、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王川平、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和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作了发言。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代表认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建设和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国家文物局在这个时候召开这样一个专题工作座谈会,非常及时;单霁翔局长的讲话对我国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代表们还分组围绕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张柏从加强博物馆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提升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2006-11-02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