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罕见国宝首次展出 西藏文化瑰宝亮相首博
     
    10月10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主办的“中华瑰宝·西藏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揭幕。展览共展出西藏历史文物、藏医藏药、传统艺术、建筑雕刻、宗教造像和法器及各类精美的生产生活用具、民俗用具共200多件,图片100多幅,内容涉及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罕见国宝文物首次展出
  展览最大的亮点,是展出了一些以前从来没有展览或很少展出的西藏国宝文物精品,如金长寿瓶、嘎巴拉碗、瑬金银法
伦、金持壶、金执壶、金索拉等。据讲解员介绍,“这些都是国宝级文物,在西藏博物馆也很难见到。”金长寿瓶是藏传佛教举行隆重的灌顶仪式时必备的法器,是无量寿佛的标志。它由托盘、瓶身和瓶盖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均装饰有莲瓣和卷草纹饰,并镶嵌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
  嘎巴拉碗是修无上瑜伽密宗举行灌顶仪式时用的法器,用人的头盖骨制成,大都是依照高僧大德生前遗嘱,从其遗体上
取下后制成。嘎巴拉碗的颅骨外面隐约显现日、月、法螺和藏文六字真言。碗的托盘为三角形,碗盖为椭圆形,均用纯金制
成,盖口边缘嵌有绿松石和珠宝。
  金执壶用纯金制成,壶身呈鸡心形,壶把做成一条龙的形状。通体錾刻折枝花卉和八宝吉祥纹,并零星镶嵌绿松石。整
个器物造型优美,璀璨华贵,工艺精致。
  精美罕见的国宝文物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在艺术馆工作的陈女士说,能看到这样的文物精品很难得, “ 我去过西藏多次,但是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东西吸引你,很多东西听一遍是不能理解的,需要反复地琢磨。”Stanhenning是一位来中国旅游的美国人,对西藏文化非常感兴趣,他说:“这些文物都很珍贵,我很高兴能有机会来看这个展览。”他一边认真听讲解员介绍一边不停地拍照,“西藏是一个很自然原生的地方,应该好好保护它。”
  ●现场制“坛城”绘“唐卡”
  为便于观众直观地了解西藏文化,主办单位特意从西藏寺庙请来僧人和画师,现场制作“坛城”和绘制“唐卡”。“坛城”在藏语中是指“佛居住的宫殿”,所有的佛可以在这里修法。坛城的制造过程非常复杂,一般至少7天。在展厅,3位僧人在认真仔细地打磨、刻画,由于展览的需要,展区中的坛城预计4天完成。但坛城制作完成之后将被毁掉,不作保留 ,这寓意佛教万事皆空的理念。
  “唐卡”汉语意思是卷轴佛画,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的种类很多,最名贵的是珍珠唐卡,用珍珠堆砌而
成。绘制唐卡的程序非常严格,要按照经书记载,不同的佛用不同的原料。
  ●独特藏医藏药震惊世人
  藏医藏药是西藏先民根据西藏高原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利用高原动物、植物、矿物等资源,创造的一套独特的藏医药诊
疗、保健体系。藏医药始祖玉妥·云丹贡布的《四部医典》是西藏最著名的医学典籍,而各类疏注《 四部医典 》的医学唐卡“曼唐”以其高度的科学性震惊世人。
  此次展览展出了迄今保存最完整的藏医手术器械。手术器皿制作精致,上面刻有花纹,每个器具都按藏语字母排序,根
据不同手术选择不同器具。展览还展出了已有上千年历史的藏医药人体胚胎发育图,科学证明,这与现代西医的胚胎发育图
惊人地一致。
  链接
  近20年来,中央政府致力于西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2006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文化部确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
产501项,西藏有22项列入其中,包括民俗类的雪顿节、藏医中的水银洗练法、 藏药仁青常觉配置工艺、民间美术类的藏族唐 卡、传统戏剧类的拉萨觉木隆、民间史诗《格萨尔王》说唱等。

                                            2006-10-12
                                          (新闻来源:文化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