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贵州石阡木偶戏仅存3名老艺人
     
    被中国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州省石阡县木偶戏后继乏人,目前仅剩3名老艺人,处于失传的边缘。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庄勇在近日召开的黔东民族文化论坛上指出,石阡木偶戏这一悠久的民族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庄勇说,石阡木偶戏已失去了原有的观众群,老艺人相继去世,仅剩下3名耄耋老人,木偶戏所依托的人力资源即将消亡。
  他说,同时石阡木偶戏伴奏乐器、戏装严重损坏,唱腔、表演得不到及时整理并迅速失传,如不及时加以抢救,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巨大遗憾。
  石阡木偶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经历了一个由祭祀到喜庆娱乐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农耕文化“驱逐瘟疫、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民俗心理。
  早在明弘治年间,木偶戏就传入石阡,到了清代风靡城乡,石阡境内木偶戏班也应运而生,活跃在周边省、县,石阡因此被誉为“木偶戏之乡”。
  石阡木偶戏属于杖头木偶,由木偶头、身、手杖三部分组成,原始古朴,色彩夸张、奔放、红黑分明,对比强烈,给人一种神秘、震憾的感觉,在全国众多木偶戏中独树一帜。至今,石阡木偶戏还保留着木偶艺术的原生形态,为研究者提供了木偶艺术的原始雏型,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审美价值。

                                           2006-10-07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