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广西桂平发现新石器时代与汉代文化遗产
     
    连日来,从广西桂平市两个考古现场传来喜讯:在该市长冲根遗址,发现一处距今7000——6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出土陶器和石制品上万件;在大塘城遗址,发现大规模汉墓群,出土随葬器物一大批,还出土了迄今为止广西发现的最大石斧毛坯,为研究桂东地区浔江流域和广西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岸台地上,南北长约150米 ,东西宽约40米,分布面积近6000平方米。整个遗址共有4个发掘区,已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 , 出土的陶器和石制品达1万件 。器类为釜或罐;石制品既有磨制的石斧、石锛,也有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等。同时,在遗址范围内 , 还发现有石器加工、窖穴、用火、柱洞等人类活动遗迹。
  大塘城遗址,坐落在该市寻旺乡大塘城村西北面的江岸台地上,总面为配合长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由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领队,会同贵港市、桂平市两级博物馆的考古人员,从今年6月份起 ,对在1983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的位于浔江南岸边的长冲根遗址、大塘城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已经发掘1900多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汉代和明清时期的大量遗迹及遗物。
  长冲根遗址,坐落在该市石咀镇必岭村长冲根屯西北100米的浔江南积达1万多平方米。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从地层堆积情况看,遗址共有4层堆积,其中第一、二层均为近现代堆积,其下共发现晚期柱洞292个,灰坑23个、坑5个,墓葬8座,其中汉墓7座,明墓1座。据专家初步推算,汉墓距今已有2000年左右。
  目前,大塘城遗址的墓群已发掘完毕的有7座,随葬品以使用器物为主。在墓葬构筑方面均为土坑墓形制 ,墓葬长度在4米以上,多为一棺一椁,器物组合以瓮、罐、壶、灯为主,年代从西汉晚期延续至东汉早期 。据了解 , 已出土随葬器物80余件,器物有瓮、罐、壶、铁剑、铜碗、铜镜、料珠等。从出土器物看,与广西其他地区同期汉墓出土文物基本相同,但也具有桂平的地方特色。
  正在发掘的汉墓,是这次发现的墓葬群中最大的一座。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该墓室长6.8米、宽3.4米,形制显得较为特殊,与同期江南地区土墩墓极为相似,这种形制的墓葬在广西来说尚属首次发现。该墓室近底部两侧及后部用一层大块的砾石围砌,墓道为平巷式,直通土堆外地面,墓道每隔约50厘米就有一对称长方形坑。墓室内一侧摆放棺木 , 一侧放随葬品。尽管该墓已遭盗扰,但保留下来的随葬品还是比较丰富,已经出土陶器30件、青铜器9件、陶罐15个 、陶钵1个 、陶灯3盏,铜器有铜灯、铜镜、铜勺等,还有滑石器及不少做工精细的料珠。从随葬品看来 ,该墓的主人在当时可能是当地的贵族。
  在大塘城遗址,还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量文物。石器以打制为主,器型主要以砍砸器及刮削器居多;磨制石器较少,主要以斧锛为主,其中出土一件大型石斧毛坯,长38厘米,宽28厘米,重约10公斤,是广西首次出土的大型石斧毛坯。
  据现场考古专家介绍,本次发掘是桂平市境内最大规模的一次考古发掘,进展工作顺利,考古收获喜人。目前,大塘城遗址已发掘1500多平方米,除首次发现了大规模汉墓群外,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汉代及明清时期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物品;长冲根遗址Ⅰ区发掘工作已近结束,Ⅱ区正在发掘中,Ⅲ、Ⅳ区尚待发掘,其出土文物有别于广西其他地区,未为人们所认知,属于新发现的原始文化 。
                                          2006-09-11
                                        (新闻来源:文化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