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
|
|
|
|
 |
|
|
文博见闻 |
|
|
古文明通道获呵护 丝绸之路将多国联合申遗 |
|
|
|
|
从中国出发、全长7000多公里、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古代大通道 —— 丝绸之路,掀开了多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崭新一页。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意大利等丝绸之路亚欧沿线国家的代表,今天和中国的代表一起汇聚在新疆吐鲁番,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国际协商会议。代表们最终将形成共同行动纲领,这标志着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
各国代表们将展开4个方面的研讨,包括: 大型跨国文化路线作为新型遗产类型保护、管理和申遗的相关经验;丝绸之路沿线相关文化遗产点的价值认定;文化线路遗产申报的工作系统和操作途径;就丝绸之路申遗的时间框架、经费预算、项目实施等制定行动计划,最终形成利益相关国家的未来共同行动纲领。
古丝绸之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 全长7000多公里, 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指出,文化线路申遗作为一种新型申遗形式,在国外已有成功先例,但在中国还是第一次。我国政府对丝绸之路申遗及沿线文物保护做了大量工作,沿线的敦煌莫高窟1981年就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早在1994年,我国就将丝绸之路中国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先后组织相关国家的专家学者分别对丝绸之路的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进行了考察,并召开学术研讨会,进入21世纪后又组织两次丝绸之路沿线专业考察,形成的专业考察报告将在此次吐鲁番会议上介绍。
今天上午,吐鲁番交河故城文物保护工程举行了开工仪式。交河故城曾是我国唐朝初期管辖西域的最高机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约在13世纪毁于战火。 据了解,在国家投资4.2亿多元实施的《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计划》中,交河故城保护项目只是其中一项。
"丝绸之路"新疆段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启动
CCTV.com消息(午夜新闻):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新疆交河故城遗址2号正式开始进行抢救性维修。
交河故城地处吐鲁番盆地西部,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曾经是历史上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地,但在14世纪末的时候被毁于战火。
由于交河故城完全由生土夯筑而成,这样的建筑方式固然使其具有独特而罕见的风格,但历经千年风雨以及战乱,城址所面临的风化以及坍塌危险也极为严重。此次维修将针对崖体、大佛寺等四处遗址进行抢险加固,消除险情,让古遗址益寿延年。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从今年起到2010年,我国将投入4.2亿元专项资金 ,对丝绸之路新疆段上的2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遗址保护维修,这些遗址涉及交河故城、克孜尔千佛洞以及楼兰等五大遗址保护区。
中国投资4.2亿多元抢救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
新华网新疆吐鲁番8月3日电 在始建于3000多年前的新疆交河故城门前,2日举行了旨在保护这座中国西域古老城市遗址的开工典礼。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将对古城抢险加固,以确保它长久存续。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此间说:“在国家投资4.2亿多元实施的《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计划》中, 交河故城保护项目只是其中一项。”
据了解,这项计划被国务院列入国家文物重点“十一五”发展计划,国家将在5至8年内投入巨资,对新疆境内的2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保护。
此次开工修缮的交河故城坐落于吐鲁番盆地,曾是唐朝初期管辖西域的最高机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约在13世纪毁于战火。
工程将历时三年,采用铆固技术,为土城墙嵌入骨架,使之成为一体,防止崩塌。这种方法不会损害文物本身,属于保护性修复。
新疆文物局局长盛春寿告诉记者,受干旱、多风沙等气候条件影响,新疆境内大量珍贵的古遗址受到损毁破坏,特别是丝绸之路地段的一些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大都残破不堪,亟须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文物信息的采集和抢险加固。
根据计划,即将得到修缮保护的包括:位于吐鲁番的高昌故城保护区、塔里木盆地以东的楼兰故城遗址保护区、以北的龟兹佛教石窟遗址保护区,以及喀什、和田等地的文化遗址,它们主要集中在古丝绸之路新疆段的中道和南道。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亚欧大陆的一条重要通道,新疆是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枢纽地段。
2006-08-05
(新闻来源:中国网)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