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探秘蓟县皇家园寝 内有和珅等名人墓群
天津要“摸底”清代皇家园寝 调查项目已启动
天津市蓟县境内坐落的清代皇家园寝遗址,是清东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日前获悉,今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的拓展项目,开始启动考古调研。
依燕山山脉而建的清代皇家寝陵,除了闻名于世的清东陵 ,还有部分散落在本市蓟县东北部的4个乡镇中,其中包括十座皇家园寝和两个大臣墓群,其中包括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子和硕荣亲王、传说中被雍正夺走皇位的十四阿哥允禵的园寝,还有著名的大臣和珅、傅恒的墓群。日前,记者在蓟县文保所所长助理蔡习军的带领下,来到蓟县,参观了六座皇家园寝和一个大臣墓群。最近的一座皇家园寝与清东陵只有3000米之遥,而且,据蔡习军介绍,蓟县境内最早的和硕荣亲王园寝比清东陵最早的顺治孝陵还早三年。不过,蓟县境内的这些园寝均被盗空,如今剩下的只是部分功德碑和碎石片瓦。
尽管如此,考古队专家盛立双仍然表示,这些园寝基址犹存,并保留有碑刻和大量精美的雕刻石构件,极具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陈雍处长在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蓟县皇家园寝是本不可多得的文化、文物资源,也是不可替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作为清东陵的拓展目,它对纳入到清东陵的保护体系中有着分重大的意义。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蓟县文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共同承办了这个清皇家园寝世界文化遗产拓展项目。日前,天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蓟县文物保管所已驻现场,预计今年年底完成考古测量工作。
功德碑和民居紧邻皇家园寝只剩断壁残垣
蓟县黄花山为何成皇家的风水宝地
历经几百年风雨皇家威严还有几分
园寝地宫被盗是否还具有考古价值
皇家园寝到底与清东陵有什么关系
《孝庄秘史》《皇太子秘史》以野史的形式向世人通俗地诠释了清朝诸多皇室子弟的悲欢离合。究其史源,他们作古之后魂归何处?
近日,记者在蓟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探访,揭开了蓟县黄花山清皇家园寝的神秘面纱。
清顺治帝最钟爱的、与董鄂妃生下的、仅在世100天左右的“第一子” ;清康熙帝两立两废的皇太子允礽;史料记载的被抢走皇位的康熙帝十四皇子王允禵……都安息在那里。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已将威严的皇家园寝变成了断壁残垣,只有少量出土文物证明着墓主人的身份。
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中,皇帝的坟墓称为“陵”,而王公、皇子、大臣的坟墓则称为“寝”。这些园寝分布于蓟县的孙各庄满族乡、下营镇、穿芳峪乡、马伸桥镇,它们与河北省遵化境内的清东陵同依燕山山脉而建,距离最近的两座只有3000米远。清东陵是闻名于世的皇陵,可没人知道,蓟县境内的皇家园寝中有最早的顺治第四子和硕荣亲王的园寝,它比清东陵中最早的顺治孝陵还要早三年。
清东陵、西陵以及北陵已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今年,本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得到了一份认可:天津蓟县皇家园寝是清东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获悉,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蓟县设立的工作站,今年开始开展对清代园寝进行全面科学的信息采集与基础研究工作。
据悉,蓟县发现的清皇家园寝共有12座,其中包括和和傅恒两位大臣的园寝。
日前,记者驱车来到蓟县,随同蓟县文保所所长助理、专门研究清代陵寝的蔡习军一起,前期考察了黄花山南麓下已被认定身份的六座皇家园寝和两位大臣的园寝。
黄花山,是蓟县与河北省遵化市的界山,该山自东向西依次埋葬着顺治第四子和硕荣亲王、康熙第二子理密亲王允礽、顺治第二子裕宪亲王福全、顺治第七子纯靖亲王隆禧、康熙长子直郡王允褆、康熙第十四子恂郡王允禵。顺着山势雄伟、松林葱翠的山道,汽车盘旋而上。虽然蔡习军已经提前告诉记者,这里的园寝无一例外地全部被毁坏盗空,但记者脑中浮现的仍是汉白玉牌坊高耸入云、山门宝顶气势雄伟的帝王陵寝模样。汽车停在孙各庄满族乡,那儿离清东陵只隔着一个名叫丈烟台的小村,村路口有一指示牌,前行3公里就是遵化,站在交界处能看见清东陵的风水墙 。六座园寝中最东边的和硕荣亲王园寝就在这个乡。
蔡习军带记者走上和硕荣亲王园寝的中轴线,脚下不见路,是一片疯长的野草,地宫已破坏殆尽,这座皇家园寝的旧址上,只有一座石碑孤零零地矗立着……“这里曾是一块‘风水宝地’。清王朝覆灭、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这些园寝和它们的主人一样,都经历了太多的劫难。”蔡习军这样说。记者一行人顺着这条路自东向西走下去,慢慢地揭开蓟县清代皇家园寝的神秘面纱。
渊源———蓟县与清代皇家
A.风水宝地受皇家青睐为什么大批皇家园寝出现在蓟县,蓟县和清代皇家到底有何历史渊源?
其实,蓟县的历史价值早在清代以前。康熙《蓟州志》最早记载了锁子岭为“蓟郡之龙脉”一说。蓟县自汉、唐以来,均为州、郡治所,堪称是一座老牌的“中等城市”,在明代,蓟州为“九边”之一,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清军入关后,古蓟州的军事重镇地位不复存在,但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却备受清代帝王的青睐。随着与蓟州一山之隔的清东陵的建设,北部山区大部分划为陵寝保护区,蓟县作为谒陵的必经之路,大量的行宫和皇家园林纷纷上马。加之蓟县的山川秀美,确为修建皇家园寝的“上选吉地”。因此,在东陵的附近,为皇子皇孙修建了大量的皇家园寝。B.守寝人形成一个满族村
记者在采访时,时能接到当地百姓递上来的名片:“欢迎您来满族度假村,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免费参观清代皇家园寝。”蓟县文保所书记刘文山表示,由于当年这里住着不少满族守寝人,所以流传下来一个满族村。这些皇家园寝,对蓟县的文化、经济和民俗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价值———蓟县皇家园寝与清东陵
A.被盗地宫是否影响考古价值?考古队专家盛立双表示,蓟县皇家园寝与清东陵仅一山之隔,事实上是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的一部分。这些园寝的主人多为清朝皇室的重要人物,不仅有亲王、郡王、贝子品级的皇族要员,也有出将入相的朝廷重臣。这些园寝修建在东陵附近,都是经皇帝“恩准”的,是一种特殊荣耀,这些园寝虽久弃荒废,地面建筑不复存在,地宫也被盗毁,但保存有碑刻和大量精美的雕刻石构件,极具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可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无不张扬着文化气息,是天津不可多得的文化、文物资源,也是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B.蓟县皇家园寝与清东陵的关系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陈雍处长表示,蓟县境内清代皇家园寝是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园寝分布于蓟县的孙各庄满族乡 、下营镇、穿芳峪乡 、马伸桥镇,其中和硕荣亲王园寝要早于清东陵,有的皇子墓与清东陵只有咫尺之遥,可以说是清东陵的延续。现在本市考古专家和清东陵的考古人员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清东陵,还是蓟县境内清代皇家园寝,都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为考古人员研究清陵地宫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保护———清代皇家园寝与蓟县村民
A.行政区划与文物保护的矛盾虽然相距咫尺,但坐落在蓟县的皇家园寝却与坐落在河北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那就是行政区域划分。这样的划分是否预示着它们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雍处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政区域划分对考古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大的,行政区划往往会把历史文明遗址分隔开来。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行政区域的划分,对地方文物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存文物遗迹的完整性成为每个考古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B.保护园寝需要周边百姓配合 蓟县文保所研究员蔡习军老师说 ,这些年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蓟县文保所一直在进行实地调查勘察工作 ,一旦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尽可能地减少文化遗产遭受人为破坏。
蔡习军说:“其实,文物保护是离不开当地百姓的。就拿我们上山调查来说,都是住在村民家里。蓟县村民朴实热情,而且从他们口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资料上没有记载的、口口相传的东西。”
据了解,为了加强和各乡镇的直接联系,蓟县文保所派专人不间断地对当地百姓进行教育引导,让居住在园寝附近的居民对文物有深刻的认识,人人激发强烈的文物保护意识。现在,不少百姓都对清朝园寝有了相当的了解,提升了对文物遗址的保护意识,愿意积极配合考古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工作。C.考古调查工作如何开展?
蓟县清代皇家园寝的考古调查工作,是一项重要、复杂的工作。这次工作将如何进行?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雍主任说,蓟县一直以来可以称为天津的文物宝库,尤其是近几年出土的文物颇为丰盛。清代皇家园寝是清东陵的拓展项目,对纳入到清东陵的保护体系中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现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蓟县专门设立了工作站,由专人负责开展日常考古勘察工作,可以说本市的考古专家长年驻扎在蓟县。今年,考古队又有了一项新任务,那就是开展对清朝陵寝全面科学的信息采集与基础研究工作。目前,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蓟县文保所的工作人员已多次进驻现场,开始清朝园寝考古测量勘察工作,其中已完成顺治第二子和硕裕亲王福全园寝的测量,预计在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信息采集与资料搜集工作。
2006-08-04
(新闻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