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的努力,达到让宫廷内中国画师们认可与尊重的目的。
郎世宁因为他所传入的欧洲画风的新奇和写实,所以他几乎毫不费力地从一个只具有一定绘画技能的欧洲传教士很快跻身于清代的主流画坛。而他所供奉的又都是拥有无上权威且文治武功卓著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这三位皇帝都对诗文、书、画有着一定的兴趣,尤其是乾隆帝更是喜爱有加,样样工能。这些有利条件就为郎世宁在中国宫廷构筑了一个施展欧洲绘画技能和魅力的舞台。但这个舞台的导演是中国的皇帝,郎世宁仅仅是一个受到诸多掣肘的演员。需引起注意的是,郎世宁入宫奉职之时正是宫廷夺帝之争尤为激烈、书画恪守传统之际,而且他数十年供奉的都是独掌朝政的皇帝,尤其是乾隆帝还大兴过“文字狱”,其时冤死的文人士大夫为数不少。因此,郎世宁想要长期立足,在恪守画臣身份和职责的同时,还必须赢得皇帝的信任。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在皇帝身边做事须时时刻刻注意一言一行,稍有不慎重则丢掉性命,轻则发配流放或被赶出宫廷。郎世宁所经历过的一桩“小事”就曾使他品尝了这种心惊肉跳又刻骨铭心的滋味。一次乾隆帝诏宣郎世宁画嫔妃的肖像,郎世宁诚惶诚恐地埋头作画。第二天,乾隆帝竟然象开玩笑一样地问他:昨天你所画的妃子中哪一个最漂亮?郎世宁小心作答:我没细看他们,我在数陛下房上的琉璃瓦。乾隆帝马上问:那么琉璃瓦有多少块?郎世宁沉静回答:共30块。乾隆帝即刻叫太监去数,果然如郎世宁所说的30块,就没有再说什么。
从“数瓦事件”既可看出宫廷画师的实际地位和身份,也可窥见郎世宁等宫廷画师作画的环境和心态。但他在数十年宫廷艺术生涯中始终虔诚恭谨、兢兢业业、毫无怨言(按:法国画家王致诚在写往欧洲的信件中就对宫廷画师作画的环境和心态颇有怨言)地以画艺供奉着中国的皇帝,为其他欧洲画家在清宫树立了榜样。这种善于利用宫廷绘画这一主流画坛的“地利”之便,无疑是郎世宁在中国获得艺术上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因地制宜改造西画,主导宫廷艺术风格
郎世宁赢得清代三位皇帝即康熙、雍正和乾隆的信任与器重,上述情况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画臣,其绘画首先必须满足皇帝的要求,其次必须符合他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而作为宫廷画师中的一员,郎世宁虽有皇帝的扶植为倚靠,但从中国文化及意识来看,他尤其需要具备与中国画师们充分合作并一贯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与此同时,还必须扭转他们对西洋画法“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清宫廷画家邹一桂语)的偏见。因此,郎世宁在对欧洲画风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的同时,采取了以下策略和办法:一是利用雍正帝和乾隆帝先后登基的时机,作画歌功颂德博取皇帝的欢心。二是在他们执政的时间里,除了描绘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景和人物及皇室重要成员的生活行乐等题材以外,还经常特意反复地创作一些犬马题材的作品,不仅进一步地为皇帝及其统治唱赞歌,而且经常向皇帝表明自己愿效犬马之劳的忠心。三是根据皇帝的命令授徒传艺,在宫廷中培养了擅长西洋写实绘画的中国画师多达十几位,这十几位中国画师在人物肖像画上几乎可与郎世宁媲美(图 :《阿玉锡像》,《舒景安像》) 。同时通过与中国画师的合作与交流,郎世宁不仅学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技巧与意识 ,还影响了包括宫廷元老画家焦秉贞 、冷枚等人在内的许多中国宫廷画师(图:冷枚《雪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