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 天津地区考古新发现 大运河文化遗存丰富  
                 天津地区考古新发现 大运河文化遗存丰富  
     
    本报讯 (记者刘静华 实习生刘佳)经过对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津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文物保护考古勘探,我市考古专家昨天宣布:天津地区大运河文化遗存丰富。大运河天津段的文化内涵深厚,天津应该加强对大运河文化的多元化研究。
  京津城际铁路和京津高速公路两项工程均经过本市武清区,走向大致与京杭大运河重要部分———北运河相平行。经过考古勘探,在上述两项工程征地范围内发现了达村、南辛庄、富村、白古屯、黄辛庄、八里庄等十余处金元时期遗址以及东岗子等明清墓群,这些地下文物分布地点,集中在武清区的北部,自北而南分布于京杭大运河北运河段的沿岸,属于京杭大运河的相关遗存,是大运河历尽沧桑的见证。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而举世闻名。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在开展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天津市也正在积极参与此项工作,下一步,文物部门将对上述遗址、墓地进行考古发掘,以揭示金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两岸村镇聚落形态及分布特点,探求京杭大运河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另外,本次新发现的富村、稍子营等遗址 ,围绕着旧县村古城、城关镇故城分布 ,对于了解历史上武清境内的村镇布局特点,进行聚落考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亦将有助于科学揭示武清历史上县治所频繁迁移的原因。
  目前,京津高速公路沿线文物点已进行考古发掘,而京津城际铁路沿线的文物保护工作,文物部门正与建设部门协商之中,罩在古文化遗产上的神秘面纱,将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逐步得以揭示。
 
     
    摘自:《今晚报》200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