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春(1885—1962) 艺名小达子。河北霸县人 ,久居天津。自幼入河北省永清县“ 永盛和班 ”,习河北梆子老生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与魏联升到津演出。后改演京剧老生及武生,私淑李吉瑞。他嗓音高亢,表演认真火炽,戏路极宽,能演花脸,如《狸猫换太子》之包公,《芦花荡》之张飞 ;亦能演文武老生,如《逍遥津》、《打金枝》、《大红袍》、《风波亭》、《蝴蝶杯》(梆子),以及武生戏 《独木关》、《落马湖》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他辗转演出于上海及江南一带。1927年起长期演出于上海,以演连台本戏名噪一时。1936年返回天津,息影舞台,闭门课子。1954年应邀参加天津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获荣誉奖。1960年任河北省梆子剧院副院长。他是河北省政协委员。1961年7月 ,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北省分会与天津市分会在津联合举办内部观摩演出 ,他与贾桂兰 、金宝环等演出河北梆子传统剧目《蝴蝶杯》,饰田云山。1962年病逝。其子少春、幼春,女儿宝荣均为京剧演员。
徐世章(1886—1954) 字端甫,号濠园。天津人。北京同文馆毕业后,赴比利时研究财政,考察、学习商业。曾任交通部次长、交通银行副总裁等。1947年被推定为天津图书馆筹备委员、副董事长。他喜收藏图书文物字画。逝世后,家属遵其遗愿将文物捐赠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书捐赠天津图书馆。所捐之书一是善本书,如明万历刻本《徐文长先生集》、天启刻本《徐文长先生逸稿》、清初抄本《月泉吟社》等;二是曾刊刻的《敬乡笔述》及稿本《客洛日记》等。
陆莘农(1887—1974) 名文郁,晚号老辛、大药先生。天津人,祖籍浙江绍兴。早年从天津名画家张和庵习画花卉,兼学山水、人物;后又淹贯众家,对翎毛、草虫亦甚精湛。清宣统元年(1909)约集学友组织生物界访问社,从事昆虫 、植物的观察研究与标本制作 ,出版手抄本《生物学杂志》。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投身红十字会,赴前线救护伤兵。同年,加入同盟会,作秘密工作,在良乡、房山、保定一带以采集标本为掩护,运发革命宣传材料。1915年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大博览会,负责中国馆陈列工作。归国后,与严智怡、华石斧创立天津博物院,任董事。1912年广智馆聘为陈列部主任。1923年组蘧庐画社。1929年复组城西画社。编《植物名汇》,举凡中外植物有汉名者皆收入。著有《蘧庐画谈》、《生物浅说》、《印月移拓泉》、《天津地名考》、《天津书画家小记》、《蘧庐诗集》等书。
陈士和(1887—1955) 本名兰亭,又名德本。北京人,祖籍浙江绍兴。评书演员。幼年时家贫,只读书二年多。少年时对评书发生兴趣,尤其爱听张智兰的《聊斋》,25岁时拜张为师,在文学方面学到真才实学。他悉心观摩田岚云、双厚坪、群福庆等名家的表演艺术,博采众长,成为全面发展的评书演员。1925年定居天津,以演说《聊斋》为主。他很注意向生活学习,比如各地方言,表演中的倒口可以乱真,使活老练大方;故事情节安排疏密有致,繁简得当,文扣能说,武扣能打,人情扣能启人心扉,催人泪下,深受听众欢迎。1949年天津解放后成立的天津市戏剧曲艺工作者协会,他被推选为领导成员,并参加了天津市第一届文代会。1951年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1952年他参加影片《六号门》的拍摄,饰演反面人物马八辈儿,成功刻画了封建脚行把头的形象。他加工的书目有50余段,经常演出的有39段。1954年天津文化局与天津文史馆协作,为他记录整理了《张鸿渐》、《画皮》等13段曲目。1955年起由天津通俗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他演说的评书《聊斋志异》共11集。他在津收徒有刘健英、张健岚、刘健林、刘健卿等。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