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球类游艺场所,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当时,英、法、德、日、俄等国租界建立的俱乐部,均设有球房。到30年代,球房、球社发展到20处左右。球房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国人开办的俱乐部里的球类活动项目;一类是对社会开放的营业性场所。解放后,球类游艺场所一度被国办文化活动场所所取代。改革开放后,球类游艺场所有了较大发展。
一、外国人开办的俱乐部设有球类活动项目的如 :英国俱乐部设有4道保龄球馆、高档台球厅和乒乓球厅;法国球房(今天津青年宫址)、犹太人俱乐部(今天津群众艺术馆址)、德国俱乐部等都设有台球厅和乒乓球室,规模不等,档次较高,都只对其本国人开放。
此外,马场俱乐部(今干部俱乐部址)曾设有高尔夫球场。
二、早期经营台球、保龄球、乒乓球的球房、球社共有10处。其中有:“天纬球房”(在劝业场三楼设有保龄球)、“龙宫球房”(在今滨江道外文书店楼上)、“ 园园球社 ”(在华中路惠中饭店对过)、“新兴球社”(在南市玉清池浴室四楼)、“ 第一球社 ”(在天祥商场三楼)、“普力球社”(在辽宁路劝业场后面)、“ 巴黎球社 ”(在滨江道西开教堂前巴黎饭店楼下)、“ 洞天球社 ”(在辽宁路西来香饭馆旁)、“小洞天球社”(在辽宁路原小起士林楼上)、“ 永安球社 ”(在今和平影院旁)。在这些场所里 ,都设有球艺精湛的男、女“ 看台员”陪顾客打球。
三、天津解放后军管会接管的营业性球房、 球社共有7家(“天纬” 、“龙宫” 、“园园” 、“新兴” 、“巴黎” 、“永安” 、“普力”),分布在劝业场附近和南市一带,活动项目多为台球、乒乓球,只“天纬”有保龄球。到1954年,有的随着改造而改变了性质或用途,但这类娱乐活动仍在其他文化活动阵地——文化宫、文化馆、俱乐部等广泛开展着。
四、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低标准台球活动,是1985年由广东传到天津的。这种台球是一种简易台球,它造价低、投资少、回本快、易于普及。只两三年间,经营者自发在街头、巷尾、路边、空地开设的台球摊点比比皆是,秩序混乱,管理滞后。其中有些人利用台球搞赌博,社会反映强烈。从1990年开始,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将经营性台球厅纳入管理范围,倡导台球退路进厅。此后几年台球厅发展趋向平稳、健康。到1995年底,全市共有经营性台球厅400家,球台近2000副。
1985年,天津出现了保龄球经营活动, 到1995年纳入管理的有9家,共78道。这些场所的经营都比较正常,适应了一定阶层消费者的娱乐需求。
1995年天津市部分台球厅名录(表10-4)
1995年天津市部分保龄球馆(厅)名录(表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