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群众文化
 
  第四章 群众文化社团
 
 
                   第二节 解放后建立的群众文化社团 ...回目录 
  解放后,原属河北省管辖的5个县的文化馆, 曾于50年代初组建群众文艺联合会(简称“群联”), 其任务是团结和组织民间艺人进行学习,开展曲艺演唱和配合中心工作的文艺宣传活动。
  改革开放后,市和区县相继组建群众文化社团。如:市属群众文化学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区县的书画研究会、美术研究会、声乐研究会、歌曲研究会、摄影研究会、风筝协会、职工文化协会等。这些社团都以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开展相关理论、学术研讨和艺术实践,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
  一、天津市群众文化学会
  天津市群众文化学会是开展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学术性社会团体。 1986年6月18日召开首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刘瑞森(市文化局副局长)为会长,李国镇(市总工会宣传部部长)、姜国华(团市委宣传部部长)、梁秉洲(市文化局群众文化处处长)为副会长;白金等11人为常务理事,左焕章等21人为理事。秘书长梁秉洲(兼)。
  学会有会员191人,分布在18个区、县的群众文化系统和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的有关部门。
  学会成立后,编辑出版学术刊物《群众文化研究》 ,免费供给全市各区县群众文化单位学会成员 ,并与各省市群众文化学会交换。到1995年,已出版31期。
  1986年10月,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在成都召开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天津市群众文化学会选送3篇论文:市文化局梁秉洲、李声远的《试论天津市群众文化网络建设》 , 市第二轻工业局工会翟树成的 《工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和市群众艺术馆杨磊的 《天津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三十五年》。梁秉洲等5人出席会议。
  二、天津青年书法协会
  天津青年书法协会,由天津青年宫倡议组建, 于1987年5月25日成立,挂靠在青年宫,首批会员有70余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推荐青年书法家曹柏昆为该会主席。
  协会的宗旨是:团结青年书法爱好者,开展书法学习、研究和创作,培养书法人才,创作优秀作品,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书法活动。1988年5月,协会与青年宫联合举办首届天津青年书法大赛,有175件作品参赛。协会聘请著名书法家王学仲、王颂余、李鹤年、孙奇峰、龚望参与评比, 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23名。1989年8月,协会选送数十件书法作品,参加在沈阳市青少年宫举办的八城市青年书法作品展览。 1992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 协会与青年宫举办青年硬笔书法展览,由44名会员用统一印制的红格纸书写的《讲话》全文,分装在多个精美的镜框中,格外醒目。在开幕式上,书法作者作了现场表演。1993年6月,天津与吉林、哈尔滨三城市联合举办青少年美术、书法展览, 在三城市巡回展出,展现了三城市青少年书法、美术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同年12月, 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协会与团市委、 青年宫和市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举办“毛泽东诗词书法展览”,展出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50首和49名作者用楷、行、草、隶、篆等书体书写的毛泽东诗词60余件。1994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青年节,协会与团市委、青年宫、青年美协联合在天津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天津青年心系世乒赛百米画卷展示会”,展出青年书协和青年美协的21名会员参加创作的画卷,团市委书记代表天津青年将画卷捐赠给世乒赛组委会。 1995年1月,协会与青年美协、青年宫联合举办“忘年交书画展览”。天津市人大副主任钱其璈、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黄炎智为展览开幕式剪彩;老同志张再旺、李中垣为展览题辞,石坚夫妇为展览题诗、作画;著名书画家王千、宁书纶、曹德兆、闫茂如等拿出自己的精心之作为展览助兴。 1995年3月16日,协会会员吴军力等21人将他们用一年多的时间筹划创作的百米长卷--《世乒赛史》(共2558个字)捐赠给世乒赛组委会,组委会举行了捐赠仪式。
  至1995年,协会仍由曹柏昆担任主席,会员发展到140多人。
  会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29号(天津青年宫内)。
  三、天津青年美术协会
  天津青年美术协会,由天津青年宫策划组建,于1988年7月16日成立。 有会员50多人。成立大会选举孙建平(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为主席,王书平为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白桦,共青团天津市委副书记散襄军,画家王麦杆、赵松涛、张浦生等莅临成立大会祝贺。
  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和组织青年美术爱好者,有计划地开展美术学习与创作活动,培养美术人才,创作优秀作品,丰富青年的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美术活动。1988年10月举办的天津市第二届青年艺术节期间,协会举办了“大千世界博览会”,展出会员王书平的国画、李军的农民画、常工的版画、任庆明和袁庆超的玻璃砖画,展现了会员的艺术水平。 1989年3月,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协会与青年宫、市妇联、市美协联合举办首届天津女画家作品展览。其中,韩丽美的蜡染、牛亚平的雕刻、王文丽的油画、王君强的中国画小品、史玉的中国画、张永敬的中国画、刘佩瑞的版画(6幅)、陈普的木雕等作品获奖。 199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协会组织部分会员赴山西等地深入生活,进行写生创作。 后遴选其中的优秀作品于1992年9月在协会成立四周年之际举办“我四岁”美术作品展览。
  1992年协会主席孙建平辞职后,由王书平任主席。至1995年,协会会员发展到120多人。
  会址: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29号(天津青年宫内)。
  四、静海县美术研究会
  静海县美术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5月。 宗旨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提高静海的美术创作水准,打造静海品牌,快出人才和多出精品,使美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会长于守义(原为印刷工人,现为职业画家),副会长许文杰(原为师范学校美术教师,现为静海县书画院院长、副研究馆员)。有会员35人。会员由教师、文化馆站美术干部、社会各界的美术爱好者和农民美术爱好者构成。其中,农民会员占总数的50%以上。
  研究会成立后,注重美术人才培养,每年至少举办两次培训班,对青少年美术爱好者和文化馆、站的美术干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邀请天津市著名书画家孙伯翔、于复千、曹德兆、慕凌飞、郑庆衡、侯幼珍、于化鲤、张锡武、梅逢春等莅临讲学。
  研究会不断举办作品展览。自1980年至1995年,与县文化馆、县文联、乡镇文化站等单位联合举办多种主题的美术作品展览65次;还曾与周边郊县和外省市一些区县联合举办展览,进行艺术交流。同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市级和国家级的展览,以及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展。在这些展览中,静海县每次参展的作品为40—50件。
  1991年在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静海县银锄漫画展”,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题写展名并专程来津观展,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文化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作了报道。
  该研究会的队伍不断壮大, 至1995年,已有75人发表各类美术作品1600余件, 其中有54件作品获奖。 突出的有:丁昉的年画四条屏《花会》和年画《点福点》由杨柳青画社先后于1980、1982年出版发行;许文杰的国画《山雨》参加北京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丰收杯”大奖赛获三等奖(1988);江镜的漫画《声东击“媳”》参加《湖南人口报》主办的“全国新闻漫画大赛”获三等奖(1988);赵恩才的国画《雅趣图》参加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天津美展获优秀奖,他的另一幅国画《意重情深》参加首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获金奖(1994);刘健的漫画《争座》参加天津市第四届田野艺术节获银奖(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