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前期出现的群众文化团,主要有曲艺改良社(1913)、遽芦画社(1923)、城西画会(1929)、音乐学会(1930)、艺光社(1931)、四月文艺社(1932)、海风社(1936)。 这些社团,其成员少则数十人,多到数百人(曲艺改良社有社员500余人)。他们或以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或以借鉴西方文化为口号,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培养文艺人才。抗日战争期间出现的进步文化社团,主要是天津文化人联合会。该会以创办报刊发表小说、诗歌和开展文艺活动等形式,活跃民众的文化生活,唤起民众开展政治斗争。影响较大的有:
一、四月文艺社
四月文艺社由南开中学教师万曼、田聪、戴南冠等发起, 于1932年3月成立。其成员除南开中学师生外,还有河北女师的教师李霁野、韦从芜等人。该社创办《四月》(半月刊),介绍“普罗”文学,揭露社会黑暗。
二、草原诗歌会
草原诗歌会于1935年成立,成员有周行、胡奇、田畴、艾让、邱野、刚宓、赵一星、王新吾等人。出版《诗歌月报》,发表的诗歌作品多为反映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罪恶,同情劳动人民,表达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和斗志。
三、海风社
海风社于1936年10月成立。由青年诗人邵冠祥主持,成员有罗诗汀、徐寿云、张秀亚、曹镇华、黄白莹、简戎等10余人。该社编辑出版《诗歌小品》月刊和《海风丛辑》(诗集和短篇小说集)。 1937年7月14日该社在北宁公园召开天津诗歌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宣传团结抗战。会后,邵冠祥、曹镇华代表协会向国民党当局申请登记时竟遭逮捕,后惨遭日本侵略者杀害。 四、励进学术会
励进学术会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南开中学的进步学生组建,共产党员陈祖谦任会长。该组织通过读书会、演讲会、研讨会、出墙报及互借图书等方式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积极投入抗日斗争。
五、天津文化人联合会
天津文化人联合会由中共地下党员团结进步文化工作者于1945年10月成立。负责人应授天(原名潘希言、潘应人),会员有黄洪、王琪、张拓、王屋、吴云心、王焚、曹世白、杨大辛、穆伊芒、苏夫等50多人。该会创办《文联》(半月刊)和《鲁迅文艺》(月刊),组织戏剧演出,举办诗歌朗诵会,开展进步音乐活动等,使当时天津的文化战线十分活跃。创办的刊物至1946年6月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停刊。1946年7月,内战全面爆发后,该会被迫停止活动,骨干人员撤到解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