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共青团系统兴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有天津青年宫、天津市少年宫、天津市红领巾凤凰山营地。这些场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及各类娱乐休闲活动,培养、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质,满足广大青少年的文化生活需求。
一、天津青年宫
天津青年宫建于1953年。是年8月,在中共天津市委书记黄火青的关怀下, 市政府决定将解放北路与滨江道交口处的华北油脂公司(原法国球房)拨给团市委建立青年宫。同年10月1日,天津青年宫开幕。
青年宫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45平方米。为二层楼房,楼上设有小剧场(兼大舞厅)、休息厅、展览厅(兼排练厅)、阅览厅、小舞厅、会客室。楼下有游艺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美术小组活动室、图书馆等。后院广场1954年冬季施工,增设露天大舞台、露天大舞池、灯光球场、露天电影场和旱冰场等活动场地。
青年宫隶属团市委,首任宫主任由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肖岳兼任,下设秘书组、阵地组、艺术组、基层工作组。干部、职工人数从建宫初期的19人逐渐增加,到1966年为32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宫被撤销。1972年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青年宫。经过修缮,陆续恢复原有的功能,并改建小剧场,新建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和2700平方米水磨石地面的旱冰场。增添了电子游艺机、150寸彩色投影电视、小台球、巧力击球、掷球、磁力汽车、哈哈镜、组合健身器械等设备,以及各类培训班用的电化教具等设施。图书馆不断充实,藏书已达11万册。1972年有干部职工25人,至1995年增加到45人。
青年宫建立以来,开展的文化活动有:
1.举办联欢晚会。 联欢晚会内容有观摩电影、文艺节目和球类比赛,以及舞会、游艺、球类活动等。专题晚会有“工农青年座谈”、“革命前辈与青年见面”、“青年技术能手与老科学家见面”等。还有文学晚会、新年春节通宵联欢晚会等。建宫初期,市主要领导人黄火青、吴砚农、李耕涛等曾来参加活动。 1953年10月至1966年5月共举办联欢晚会和专题晚会2900多场, 参加活动的群众达到396万余人次。改革开放后,1978—1987年共举办联欢晚会和专题晚会1290余场,参加活动的群众有172万余人次。 1992年,阵地活动管理进行改革,将几十年来由内部发票免费参加活动,改为公开向社会开放,群众自愿购票入场参加活动。
2.组建文艺团体。建宫之初建立的天津青年业余歌舞团,设有合唱、舞蹈、管弦乐、民乐4个队。成员来自学生、教员、医生、工人中的艺术骨干,全团共有150人。 1955年参加由文化部、团中央主办的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 女声小合唱《只因立功喜报到了家》获一等奖,还被灌制唱片在全国发行。 1957年扩建的合唱二队和“小松树曲艺队”(后更名“天津青年业余艺术团”),有成员500余人。该团涌现出不少优秀人材,有的后来成为知名的艺术家。如:音乐指挥家李华德,歌唱家黎信昌、石维正,女歌唱家戴学忱、王莉华、王令如,舞蹈家李雅琴、陶华、景岱、齐兰等。
1978年,重组的青年业余艺术团有声乐、舞蹈、轻音乐、民乐和曲艺5个队,共有成员120人。1981年初,该团参加天津首届群众舞蹈创作比赛,群舞《五彩缤纷》获一等奖。 同年5月参加天津市群众文艺创作展览演出, 民乐合奏《春光照海河》获一等奖,双人舞《大海呀,我的故乡》和轻音乐《白云》、相声《闻过则喜》均获二等奖。
1987年,该宫组建天津市青年美术学会和天津市青年书法协会。两会共吸收会员400余名。此后5年间,两会成员参加天津市美术、书法展览活动30余次,不少会员的作品在国内国际的重大比赛中获奖。
1989年,该宫建立的天津市中学生业余艺术团和天津市少女合唱团,常在校园和市级音乐会上演出。1990年暑期,艺术团应邀赴哈尔滨市青少年宫演出。
3.举办展览
建宫初期举办的展览有:《天津先进青年事迹展览》、《世界青年联欢各国青年赠送中国青年的礼品展》、《中国学生运动图片展》、《天津青年技术革新展览》,以及《杨连弟事迹展览》和《天津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青年美展后选出210件佳作送北京参加全国青年美展。60年代初,在向青年进行思想教育时,连续举办《雷锋同志模范事迹展览》、《中美合作所罪证暨殉难烈士遗物展》、《李家庄团支部组织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邢燕子、王培珍事迹展览》、《老红军甘祖昌、黄祖示先进事迹展览》等。参观这些展览的青年达20余万人次。
4.举办讲座、讲演
从1954年开始举办定名“星期讲座”的讲演活动。 如:“祖国宝岛台湾”、“过渡时期总路线”、“唯物主义宇宙观”、“原子能基础知识”等认识祖国和宣传科学知识的讲座;“鲁迅与青年”、《新儿女英雄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于写作”等文艺讲座;“目前中近东形势”、“目前欧洲形势”、“方志敏与《可爱的中国》”等时事政治和青年修养的专题讲座。著名作家老舍、王林、方纪、袁静、鲍昌,著名教授鲍觉民、朱星等分别在上述讲座上为青年们主讲。60年代举办的讲座如:杨成武将军讲《两万五千里长征》,李瑞环讲《学哲学》,曲波讲《林海雪原》,吴运铎讲《把一切献给党》等,都在青年中产生了影响。
1978—1983年之间的“星期讲座”,根据大中学生和青年工人的要求,举办“文学艺术系列”、“科学技术系列”、“青年修养系列”等专题讲座,受到欢迎。
进入90年代,因宫舍搬迁和筹建新宫舍,减少了活动。 这期间,该宫作为天津市青年影评协会副会长单位,多次组织青少年观看中宣部等4部委推荐的优秀影视片和开展影评活动, 并于1995年举办首届天津市青少年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评论征文演讲比赛,赛后将获奖影评文章推荐参加了全国征文比赛。
二、天津市少年宫
天津市少年宫始建于1956年初。当时,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市长黄火青批准将鞍山道公园(今和平区鞍山道“八一礼堂”址)拨给团市委,建立天津市第一个少年儿童校外教育阵地——“天津少年之家”。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内有树木、假山,设图书室、游艺室、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活动室等。主要任务是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为宗旨,组织开展校外教育活动。有工作人员13人。曾开展“除四害、讲卫生、比成果”活动;组织“读好书”活动;在节假日、重大纪念日,组织阵地开放示范性活动和依靠社会力量辅导儿童兴趣团组活动。
1962年,天津少年之家改称“天津市少年宫”。 宫址由鞍出道迁至东马路原天津市青年科技宫址。 该宫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为4层楼房。一楼为游艺室;二楼设小剧场(放映电影)、健身房、少先队辅导员资料室等; 三楼为展览大厅;四楼为科技、文艺小组活动室。职能机构设阵地组、基层组、小组活动组、秘书组等,工作人员增至26人。
1963年,少年宫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举办了《雷锋事迹展览》。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少年宫被撤销。 1972年,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少年宫,6月1日正式恢复活动。 1973—1975年连续3年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歌颂母爱为主题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少年儿童“孝心献父母”、“爱心奉献社会”、“忠心报效祖国”的思想品德。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积极参加团中央、国家教委等部门发起的少年儿童主题性教育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双有”(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比赛, “亿万儿童绘祖国百米长卷活动”、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星星火炬传递”活动等, 并多次获“最佳奖”、“优秀奖”、“组织奖”和“辅导奖”。
1978年与区少年宫共同举办“文化大革命”后首届天津市少年宫学员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之后,每年举办一次。1985年起,美术书法活动向高层次和外向型发展,先后与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其间,与日本大阪美展协会建立了经常性民间文化交流往来机制,把天津市一年一度的少年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展览扩大为国际少年儿童美术书法作品展览。每年开展的全市中小学棋类比赛、“三跳”(跳绳、跳皮筋、踢毽)比赛,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中小学生参加。
该宫先后开办计算机、舞蹈、声乐、器乐、绘画、书法、棋类等30个项目的400多个培训班,每年培训8000多人次。 有不少专业人才是从这里起步的,如歌唱家关牧村、刘玉婉,国际象棋大师宁春红、王瑜,小提琴家穆娜,体操新秀桑雪等。
1992年,天津市少年宫获团中央、国家教委等7部门授予的“全国校外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1993年被天津市第二教育局评为“社会办学先进单位”。
三、天津市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
图9-28 天津乐园 |
天津市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又称“天津乐园”),坐落在河西区乐园路,占地面积55公顷。隶属共青团天津市委。
该中心始建于1984年。此项工程是在李瑞环市长的倡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筹建的。 李瑞环在1984年天津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上提出:“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向社会各界募捐、集资的方式,进行这项建设。”全市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慷慨捐助,共集资2370万元。 各参建单位通力协作,社会各方面热心帮助,首批工程包括游乐区、知识开发区、静园区、管理和生活服务区,以及较大设施项目如水面为11万平方米的人工湖、9600平方米的园林假山、8300平方米的园林小区,以100天的时间建成。 该中心于1985年6月1日开放。邓颖超为其题名:“天津市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该中心设有游乐部、培训部、工程部、园管部、营销部等职能部门。1995年有干部职工385人。
 |
图9-29 天津乐园筑波游泳场螺旋滑道 |
该中心自1986年起,每年开办声乐、器乐、舞蹈、武术、健美、艺术体操、书法、绘画、英语、计算机等13个科目的培训班和举办消夏纳凉游园晚会活动。1986—1993年, 先后举办5届市级青少年电子琴大赛、3届声乐舞蹈大赛、6届书法绘画大赛、2届少年儿童艺术体操比赛、3届少儿武术比赛和2届健美比赛。
1990—1993年, 连续4年举办全市规模的中、小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成为天津市“社会办学先进单位”。
自1991年起, 把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先后举办《雷锋事迹展》、《青少年英雄事迹展》、《歌乐英魂——中美合作所革命先烈事迹展》 、 《纪念天津解放45周年展》等 。 在传统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庆节、教师节等举办集会、联欢活动。
到1994年 ,按照建设“主题游乐园”这一国际流行趋势增加游乐设施 ,从美、日、意等国引进和购置国内制造的大中型游乐项目48种 。还建成占地1.3万平方米的园林式网球场和大型主题游乐项目“峡谷漂流” 。 使该中心的规模和档次保持在天津及华北地区同类游乐场的领先地位,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1995年秋举办的“美在乐园民间广场艺术展演”和“少数民族风情月”,春节举办的大型灯展和文化庙会活动, 均邀请专业文艺团体(京剧、评剧、民族歌舞、芭蕾舞、交响乐、杂技、曲艺等)来园演出,把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结合一起,成为天津市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1988—1992年,该中心两次被中国游乐园协会评为“全国先进游乐园”;1991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先进青少年宫”;1992年被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津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天津市十佳青少年文化娱乐场所”。
四、天津市红领巾凤凰山营地
天津市红领巾凤凰山营地,是团中央建在天津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它坐落在蓟县,依凤凰山,傍翠屏湖,东邻东陵,西毗盘山,北倚黄崖关长城,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幽雅。整个营地占地80亩,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青少年接待客楼2栋,办公楼1栋。文化设施有歌舞娱乐厅、乒乓球室和图书阅览室;室外活动有旱冰场、篮球场、电瓶车场和模型飞机、舰艇游览场,以及植物标本园、登山观景游乐场等;备有高档床位300张,并配有旅游车。营地管理处设教育科、服务科、办公室等,有工作人员31人。
自1984年8月开营至1995年,共接待天津及外地青少年22.6万余人次(其中住宿10万余人次),还多次接待国外少年儿童访华观光团。 校外教育工作1990年被全国少工委 、天津市少工委评为“先进单位” 。 社区教育工作1993年被天津市评为“先进单位” 。 庭院绿化美化连续5年(1991—1995年)是天津市的“红旗单位”和“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