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世纪初,天津出现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为“宣讲处”、“阅报处”。30年代出现了民众教育馆。这些场所虽面向公众,但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很低的时代,参与活动的人不多。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 人民政府以及工会、共青团系统,相继兴建了供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如文化宫、青年宫、少年宫、俱乐部、文化馆(站)等。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上述文化活动场所已遍及全市城乡,成为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阵地。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客观形势的影响有所增减和变化,总的趋势是逐渐普及、充实,不断完善、提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