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群众文化活动,早期有农民和手工业者劳动时哼唱的各种民间小调,工余时间的剪纸、绘画,以及各种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后发展成为群体性的民间花会、戏曲票房(戏曲爱好者演练、娱乐的场所)、曲艺票房和业余剧团的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随着新文化的兴起,出现了进步的、革命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一些新的文艺活动形式如话剧、歌咏等传入天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在天津的地下组织通过革命进步的文化活动宣传教育群众。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1945年到1948年,革命进步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的有效方式之一,并形成了对敌斗争的“第二条战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为解放后天津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放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积极推进文化艺术工作的普及和提高,使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日趋活跃。但在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过一些曲折,主要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文化事业受到摧残。改革开放以后,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形势下,群众文化事业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出现了绚丽多彩的可喜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