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电 影
 
  第六章 电影器材供应
 
 
                             第二节 器材营销 ...回目录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尚未建立电影工业,所需电影放映机全部依靠进口 。当时天津各电影放映单位所使用的放映机 ,品牌多样,型号不一,所需要的器材、零配件品种繁杂。为使电影机械修配厂有计划地安排零配件生产和提供货源,电影器材的销售,对放映单位实行凭证供应。电影器材供应站建立后,仍然坚持此办法 。到70年代,由于电影放映事业大发展 ,电影器材需求量猛增 。电影器材供应 ,除35毫米、16毫米和8.75毫米放映机整套设备外,器材零配件共有10几类、上千个品种。1975年,市电影器材供应站开始承担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安排的地方产品面向全国销售的业务,以及华北地区电影放映设备维修配件生产的协作任务。
  1976年10月,按照全国电影器材经营体制改革的要求,天津的电影器材供应工作由市文化局移交市一商局经营后,除继续完成地方产品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销售任务外,还协助天津市第二光学仪器厂研制、生产“屏幕验片台”(供放映人员检验影片用),使其成为固定式电影放映机的配套设备;协助天津市工业用呢厂生产了宽幅无接缝银幕,提高了宽银幕电影放映质量;协助市天津电影公司选用适当的轴流风机加大放映机的排风量,改善了放映人员的工作环境。
  1980年2月,电影器材供应工作回归市文化局所属电影公司经营,营销业务正常进行,是年销售额达600多万元。
  到80年代中期,全国电影器材供应渠道出现了混乱现象,一些非专业厂家生产的不合质量要求的放映设备及零配件流入市场。为维护电影器材供应的主渠道,提高放映设备的完好率,克服器材供应失控、供需失调现象,1992年4月1日市文化局转发了市电影器材供应站拟定的内容包括器材站的任务、器材供应原则、经营管理、维护主渠道等内容的《天津市电影器材供应管理规定》,在全市电影放映单位贯彻执行。
  此后,由于电影市场不景气,放映单位逐年减少,电影器材经营出现滑坡,到1992年底,电影器材站累计亏损达31万元。自此,电影器材站采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方针,扩大营业范围,除电影器材供应以外,兼营文化娱乐场所装修改造、设备安装、技术咨询,以及录像带、镭射视盘租赁销售。这期间,器材站进行改革,调整领导班子,充实技术和经营人员,改革业务制度,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保障了放映网运作和巩固的需要。到1994年9月,在经营上实现扭亏为盈,1995年实现利润35万元。
  70年代后期,农村电影放映网大发展,各郊区、县电影公司开始经营电影器材业务,负责向当地电影放映单位供应器材零件,保证了需要,促进了电影放映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