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最早出现的“上权仙”、“平安”等电影院,其所使用的电影放映机,均由本院的放映人员及其技师自行保养和维修。
随着电影院的不断增多,到20年代中期,在法租界(今滨江道工人剧场西侧)和英租界(今新华路体育场南侧)等处,相继出现了专门修理电影机的工匠户。当时,在西开教堂前有一家专修电影扩音机的“电声扩音机修理厂”,经营人名叫刘殿声。到30年代以后,电影院迅速增多,电影机修理行业也有所发展 。1945年,出现一家具有较强技术实力、专修电影机的作坊——盖新机器工业社 。该社坐落在南市福安大街,有约15平方米的车间 ,生产设备有车床、铇床、铣床、钻床,以及台钳和手工工具,还备有一台发动发电机(停电时使用);3名业主崔恩彩、张玺贵、周惠民都精通修配技术。该社营业主要是面向全市电影院修理电影放映机。当时的放映机多为日本造,也有美国造和法国造。修配工作是应影院之邀由工人上门修理,能完成各种型号放映机的大修、中修、小修项目,所需配件均自行加工解决。随着修理业务不断增多,该社工人有所增加,到1952年已有1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