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电 影
 
  第二章 影片发行
 
 
                      第四节 电影录像带发行 ...回目录 
  电影录像带发行,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的部署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规定进行。
  电影录像带发行,为影片发行增加了一个品种,对电影参与大文化市场的竞争和增加电影发行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并已收到效果。
  一、发行机构
  自1987年1月起 ,根据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改进文艺节目录像带供应并加强录像放映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版发行的电影录像带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天津市电影公司开始发行电影录像带,发行业务由公司发行科承担 。1989年7月市电影公司成立电影录像带发行的专门机构——录像科,对外称“录像带发行租货部”。
  自1990年起,市电影公司先后在河西区的李七庄和体院北、红桥区的华北戏院和区文化馆、南开区的南开影院,以及市属大光明影院,共建立6个录像带租赁销售门市部,共配备工作人员30名。
  1993年1月市电影公司进行体制改革时,成立了“电影公司录像部” 。1994年初,该公司组建“天津市电影实业发展总公司”,将原“电影公司录像部”更名为“天津市电影实业发展总公司录像分公司” 。分公司设经理、副经理各1人,职能机构有批发部、租赁部、财务部,共有职工13人。
  二、发行运作
  电影录像带的发行,坚持有利于和服务于电影市场开发的原则。起初,电影录像带的内容,国产复映影片录制的录像带和进口影片录制的录像带基本各占一半。例如,  1987年10月共发行7个节目 ,国产片为《不夜城》、《花为媒》、《青春之歌》、《女篮五号》;进口片有《慧眼识英雄》(香港)、《竞选伙伴》(美国)、《捷格穆的侦察 》(苏联) 。1988年2月发行的11个电影录像带节目 ,国产片有《桃花扇》、《智取华山》、《英雄虎胆》、《沙漠追匪记》、《乔老爷上轿》;进口片有《律师与逃犯》(法国)、《威尼斯的复仇》(西班牙)、《到最后》(捷克斯洛伐克)、《奎梅斯》(阿根廷)、《水貂塔卡》(英国)、《我歌我泣》(中国台湾)。
  电影录像带的供应对象,从少到多 ,逐渐发展 。1987年初放映录像的单位只有几个,1988年1月末发展到86个。1995年全市18个区县发展到近百个。
图7-33 故事片《女篮5号》
  像带的发行业务基本上是按照影片发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途径是:市区的供应业务,由市电影公司录像发行部门直接供应给放映单位;郊区、县的供应业务,由郊县电影公司代理市电影公司录像发行部门安排供应。
  1987年,全市共发行电影录像带138个节目(其中国产节目55个,进口节目83个),月平均发行11个节目,放映1.36万场,观众204万人次,发行收入38.9万元。
  自1988年11月起,经市广播局批准,市电影公司录像发行部门面向全市发行一切有版权的国内外电影、电视录像带。自此,市电影公司电影录像带所占比重呈逐年减少趋势。1987年和1988年,发行的全部是电影录像带。到1995年,全年发行各种录像带节目360个,其中电影录像带不足20个,约占5%;在所发行的电影录像带节目中,进口节目占优势。例如,1989年发行电影录像带85个节目,进口节目占52个,国产节目为33个;1990年发行电影录像带67个节目,进口节目占41个,国产节目为26个;两年国产节目均占38.8%。1995年共发行录像带节目20个,其中国产节目只有2个。
  为搞好电影录像带发行与管理 ,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公安局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87年1月联合颁发《天津市电影录像带发行放映管理暂行办法》 。1987年2月市电影公司制定印发了《天津市电影录像带出租暂行规定》和《天津市电影录像带
图7-34 故事片《刘三姐》
租价、票价标准和财务结算办法暂行规定》。1987年10月,市电影公司发出《关于调整市区电影录像带发行收费办法、标准和进一步加强录像放映管理的通知(试行)》,明确规定可以实行“日租制”及向个人和家庭出租电影录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