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日商极力推销日伪影片,并成立了经营影片的机构——“新民映画协会”。1939年11月 ,协会改名 |
为“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出张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片被禁运,市场上的美国片被查禁 。自此,日本片商统筹配给各影院上映的影片,所供影片主要是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大日本映画株式会社 、东北伪“满洲映画协会”(“满映”)、上海伪“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华影”)摄制的宣扬日本军国主义及其侵略政策 ,宣扬伪满“国策”以及爱情、家庭纠葛题材的所谓“大题材的中国电影”的影片 。其中有鼓吹侵略的所谓“宣抚”影片如《建设东亚新秩序》、《东亚进行曲》;所谓“提携”影片如《春江遗恨》、《万世流芳》;所谓“启民”影片如《北方国境线》、《伸展的国都》 ;所谓“大题材的中国电影”如《牡丹花下》、《夫妇之间》、《水性杨花》等 。这期间法西斯德国影片《故乡》等、意大利影片《断鸿哀雁》等也进入天津,曾在平安、光明、华安、明星等影院上映。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日商经营的“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出张所”,成立名为“中央电影公司天津办事处”的影片发行机构 ,经营的影片主要是国统区官办电影制片厂的产品,如:美化国民党特务的《天字第一号》和类似《天》片的《粉墨筝笆》 ,表现恐怖、凶杀、心理变态的《天罗地网》、《出卖影子的人》 ,描写男女之情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莺飞人间》、《肠断天涯》、《青梅竹马》、《再相逢》等 。当时由于进步电影工作者的积极争取,该办事处也经营进步影片,有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 ,张骏祥编导的《还乡日记》 ,金山编导的《松花江上》 ,史东山编导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蔡楚生、郑君里联合编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沈浮编导的《万家灯火》等 。这些影片受到天津人 |
 |
图7-17 故事片《松花江上》(1947) |
|
 |
的欢迎,其中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片久映不衰。 |
抗战胜利后的另一种情况是,美国影片再度大量涌入天津 。1946年1月,天津各影院共上映73部影片,其中美国片68部 ,国产片4部 ,苏联片1部 。这期间 ,卓别林的默片《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传记片《居里夫人》,歌舞片《出水芙蓉》等美国进步、优秀影片来到天津。此后,国产片的产量虽不 |
 |
图7-19 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 |
|
图7-18 故事片《八千里路云和月》(1947) |
|
断增加,但与美国片相比仍处于劣势,以1947年1月为例,全市共发行影片101部,其中美国片74部,国产片只有27部。1948年1月全市共发行影片80部,其中美国片62部,国产片18部。影片发行情况虽然如此,1948年天津上映的影片,上座率最高、反响最大的是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由蔡楚生、郑君里编导,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吴茵等主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上集《八年离乱》,下集《天亮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