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世界上诞生后,1896年天津便出现了电影放映。是年,法国以留声机起家的“百代公司”通过其在天津的分支机构,将电影放映机和影片带到天津,于坐落在樊主教路(今新华路)与福熙将军路(今滨江道)交口处的天丰舞台,首次放映了电影。光绪二十四年(1898)印行的《津门记略》一书上有“近年又添外洋灯影”(“灯影”即电影)的记载。
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国人拍摄了反映天津社会生活的影片 。当时,英国摄影师詹姆士·威廉逊把当年6月14日、15日义和团和天津民众接连焚烧几个教堂的情景摄入镜头,制作了一部污蔑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纪录影片——《中国教会被焚记》。光绪二十八年(1902),美国缪托斯柯甫——比沃格拉夫公司派出的摄影师 ,将天津的摇篮——三岔河口(今狮子林桥北)附近的三大建筑“望海楼”、“望海寺” 、“崇禧观”和“玉皇阁”、“天后宫”、“药王庙”等庙宇摄入镜头,编辑一部风景短片——《天津街景》(据悉,美国国会图书馆保存有此片)。
光绪三十二年(1906)天津出现由天津人建造的第一座电影院——“权仙茶园”。此后,在20年代,光陆影院(今北京影院)、光明社(今光明影院)、明星影院(今和平影院)、蛱蝶影院(今大光明影院)等先后建成。到1930年,全市影院共有11座。这期间,影院上映的影片,起初多为法国片,由在津的法商百代公司经营 。随后,美国好莱坞电影城的8家制片公司陆续在天津设立分公司,自此美国影片涌入天津。此外,还有英国、苏联等国的影片。国产片主要是上海几家民营公司摄制的,其次是北平光华公司的产品。这期间的影片都是无声片。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天津的大中学生上街游行的情况被摄入镜头(已编入纪录片《光辉历程》),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24年1月列宁逝世后,4月3日至5日,光明社公映了苏联纪录片《列宁的葬仪》(中文片名《列宁出殡记》),使众多的天津人看到了列宁的工作情景和他的遗容。
20年代中期,在“国产电影运动”的影响下,天津先后出现5家制片公司,其中3家摄制了影片。
1929年12月31日,平安电影院放映了美国福克斯公司于1927年摄制的有声片《歌舞升平》,这是天津首次放映有声电影 。1931年6月,光陆影院首映上海“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有声电影面市后,吸引了大量观众。继“平安”之后,“大华”、“明星”、“天升”、“蛱蝶”、“光明”、“皇宫”等影院相继安装有声电影放映机,掀起了放映有声片的热潮。与此同时,新影院不断增加,到30年代中期,全市电影院已有30多座。这时,影院上映的影片虽然来自上海的国产片不断增多,但由于国产片特别是进步片的创作受当时政府的限制和本身经济能力不足,产量很少,影片市场一直为美国好莱坞的影片所垄断。
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天津后 ,1938年日商便成立了“新民映画协会”,1939年改称“华北电影公司天津出张所”,专门推销为日本侵略政策服务的日伪影片,并设立了专门放映日伪影片的影院(新明影院、皇宫影院、樱花映画社)。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华北电影公司接管了英籍人开设的专映美、英影片的“大光明”、“平安”、“光明社”等影院,使美、英影片销声匿迹。这时,日本的同盟国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进入天津。当时由于时局动荡,民心不稳,加之片源缺乏,电影业日渐萧条,一些影院相继改演戏剧。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日伪华北电影公司天津出张所 ,成立了“中央电影公司天津办事处”。自此 ,美国影片再次涌进天津。当时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导致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电影业惨淡经营,观众日渐减少 。加之国民党军警宪特仗势骚扰 ,地痞流氓横行霸道,影院被砸、职工遭打骂的事时有发生,经营者惶惶不可终日。在此种情形下,影院闭门歇业者有之,改行转业者有乏,致使全市影院从30年代的30多座减少到20座左右。
194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的攻势下,国民党天津市政府于12月20日以“确保全市治安”为由,下令全市影院一律停止营业。于是全市24座影院全部关门。
平津战役解放天津的战斗打响后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解放军发动总攻、坦克攻入市区、活捉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国民党军队打着白旗投降等情景,均由电影摄影师摄入镜头(编成纪录片《解放天津》专辑)。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后,在军管会文教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鼓励动员下,市区24座影院有21座于当月23日即恢复营业映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与扶植下,天津的电影事业很快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和建设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除完成旧影院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外,共发展电影放映单位128个,包括电影院9座,电影放映队53个,电影俱乐部66个。
新中国的电影事业,改变了旧社会电影业纯商业化的经营传统,积极参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宣传教育,以及国际友好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自天津解放到1958年的10年中,多次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的新片展览或“电影周”,上映国产故事片和纪录片共40多部;多次举办以对外友好、对外文化交流为内容的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电影周”或新片展览映出活动,上映这些国家的优秀故事影片共90多部。
在1958年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电影发行放映系统也掀起了“跃进”热潮,提出不少脱离实际的口号和指标。电影院和放映队均放映了表现大跃进、被称为“新型艺术片”的《黄宝妹》、《钢人铁马》和纪录片《工业跨上千里马》、《大跃进万岁》等,对当时工农业生产战线刮起的“浮夸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年建立的天津电影制片厂,摄制出了新闻片和舞台纪录片。电影机修配厂试制成功35毫米和16毫米两种电影放映机。这一成果为后来天津电影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60年代初期,国家遇到暂时经济困难,文化娱乐事业很少发展,电影成为人民群众的主要文化娱乐形式 。当时 ,国产优秀故事影片《李双双》、《槐树庄》等上映时,全市城乡广大群众争相观看,影院不少场次观众爆满。那时的电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机关、团体、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都把组织干部、职工、师生看电影作为一项文化福利活动。逢重大节日(国庆节、新年、春节等)所有影院的电影票都被订购一空,各影院的票房收入除去费用支出都有利润上缴财政。这期间,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开展,涉外电影活动大为减少,只在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3国的“国庆日”或“解放日”由部分影院上映该国的影片以示庆祝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推行极左政策,大批国产片和进口片被封存(禁映) ,只有8部“样板戏”影片和为数很少的几部国产“老片”可供上映。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四人帮”后,原被禁锢的千余部影片陆续恢复发行,电影市场空前活跃,影院经营火爆,电影票紧俏,一度出现群众排长队买票、走“后门”买票和影票“黑市”等现象,政府主管部门及时采取行政措施进行疏导和限制;同时批准机关、工厂的内部礼堂、俱乐部对外开放,增加放映场所,满足群众看电影的需求。电影市场繁荣,促进了放映事业的发展。除了城市影院、开放礼堂有增加,突出的是在郊区、县发展了一批集镇电影院和公社、生产大队办的电影放映队。到1979年,全市电影放映单位增加到2212个。其中:电影院90座,电影俱乐部957个,电影放映队1165个。是年,全市电影放映成绩创几十年来的最高纪录。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歌颂周总理的故事片《大河奔流》倍受欢迎。同时出现的被称为“伤痕片”如《泪痕》、《巴山夜雨》,“反思片”如《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反映现实的故事片《喜盈门》、《乡情》等的上映,活跃了电影市场。随后,一批革命历史题材故事片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四渡赤水》、《风雨下钟山》、《巍巍昆仑》、《开国大典》等相继上映,使电影市场热潮迭起。
到80年代中期,大文化市场全面发展,特别是电视、录像放映和歌舞场所的迅速增多,使得几十年来造就的巨大的电影观众群出现了分流的趋势。到80年代末期,电影观众明显减少 ,影院票房收入连年下降,致使电影放映网呈现萎缩 。到1986年,全市电影放映单位总数从1979年的2212个减少为1021个。
1987年,在全国城市影院建设改造工作会议(广州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天津掀起了装修、改造影院的热潮。5年后,到1992年5月,全市先后有30多家影院完成了装修或改造任务——进行内外装修,增设空调,安装软座椅,添置立体声放映设备等。同时,完成了“软件”建设——培训场务人员,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规章制度,以实现规范化管理等。影院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划分等级和实行优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一批影院定为“特级影院”,一批影院定为“甲级影院” 。自此实行等级票价,影院的经营效益普遍提高,出现多家票房年收入超百万元的影院 。这期间,面对电影市场遇到的挑战 ,市区县党政领导部门也采取措施推动电影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 。同时期,天津电影制片厂精心组织创作和生产,连续拍出《香魂女》、《凤凰琴》等优秀影片,在国内外受到好评,并获奖。
进入90年代,天津的电影市场仍不景气,放映场所和观众人次仍在减少 ,电影放映网继续萎缩 。到1995年 ,全市电影放映单位总数为643个,比1986年的1021个又减少了378个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多样化的趋势,电影发行部门和所有电影院都开展了多种经营;有的影院进行二次改造,变传统、单一的大型影院为多个小厅、多项设施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郊县政府所在地的影院和部分集镇影院在进行设施维修 、设备更新 ,从而提高了放映与服务质量之后 ,经营活动已经出现转机 ;农村电影放映队在解决“收费难”问题上有进展,映出方式有改进,放映场次和农民看电影的次数有所增加。从而使电影在大文化市场站稳了脚跟,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道路上拼搏前进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