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建立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学校),后发展成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至解放后发展成天津美术学院。该院和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及其附设的工艺美术学校、职工工艺美术学院,按照各自的办学方针及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合理设置教育学科和职能机构,以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两种机制培养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美术设计人才。
一、北洋女师范学堂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创办 ,是中国最早的公立高等学府之一 。傅增湘任校长 。1910年7月傅增湘辞职后,吴鼎昌接任监督(校长)。1912年春,校名改为“北洋女师范学校”,张相文 、李家桐先后任校长。1913年5月学校改归省立,更名“直隶女子师范 ”。1915年11月 李家桐因病辞职后张伯苓代理校长 ,学监马千里为执行校长 。此后至1946年 ,校名先后改为“ 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6—1928)、“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8—1929)、“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 1929—1949 ),一直由齐国梁(字壁亭)任校(院)长。
该校自创办起,课程设置就有图画课,后改为美术科,1929年后在家政系下设图画副系,1935年改为图画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学院停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学院复课。40多年间,该校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
该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时,天津的著名妇女团体“天津女界同志会”就是由该校学生邓文淑(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许广平等发起成立的。天津最早的革命团体“觉悟社”的女社员多是该校的学生。1935年该校进步学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该校中共党组织在校内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女同学会”,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活动。在解放战争期间,该校学生积极参加了1947年5月20日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示威游行。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该校学生表现的爱国热情与革命精神。
二、天津美术学院
1980年2月 定名的“ 天津美术学院 ”,前身为“天津艺术学院” 。自此由近及远上溯 ,天津艺术学院( 1973—1979 )前曾用名“天津五·七艺术学院 ”( 1970—1972 )、“ 河北艺术师范学院 ”(1962—1970)、“ 河北美术学院 ”( 1959—1962 )、“ 河北艺术师范学院”(1958—1959)、“河北天津师范学院”(1956—1958)、“河北师范学院”(1949—1956)。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8月,校名将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改为“河北师范学院”,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兼任校长。该校是当时全国科系最全的师范院校。美术学科将原图画系改为美术系,李立民任主任。美术家王之江、穆家麒、鲁汀、王竹庵等是该院美术教育的奠基人。随后来该系任教的有王麦杆、孙其峰、闫丽川、李昆祥、古达、沈毅、傅乃林、康明瑶、王双成、刘典等美术家。
学院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秉承“严谨治学、注重质量”的教学传统,树立“厚基础,宽口径,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体,设置的学科主要有:
1.中国画系
设有中国画、书法两个专业。
中国画专业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合,以人物、花鸟、山水为研究方向,实行分科教学,力求在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点上实现中国画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培养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专门人才。
书法专业通过对一定的文史、国画、哲学、古文学、字画鉴定、美学等方面知识的全面学习、研究,培养对中国书法具有全新的认识,并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和较高书法、篆刻创作能力的人才。
2.油画系
油画系始建于1949年,由前身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西画教研室发展而来。其教学任务旨在通过油画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和从事美术教育及其他美术工作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3.版画系
以平版画、凹版画、凸版画、漏版画、数码版画为研究方向,培养能从事版画创作、研究、教学及相关工作的艺术人才。该系于1994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的硕士授予权,开始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
4.雕塑系
设有石雕、木雕、陶艺和金属材料雕塑专业。按照各自的艺术方向进行教学,在倡导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关注前沿艺术,并与时代接轨,培养能从事雕塑创作、研究、教学及相关工作的艺术人才。
5.环境艺术设计系
以建筑及室内外环境设计为基础,系统地教授中外建筑及环境设计的历史和理论。重视学生专业基础、设计意识、空间思维的培养及材料与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训练,注重研究环境科学、社会人文、民族传统文化与建筑、环境和景观艺术设计的关系,并融入现代时空设计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6.装饰艺术设计系
通过对装饰艺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的学习,了解中外装饰艺术发展史,研究传统装饰工艺和技能的文化精神和艺术价值,以及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和意义。使学生熟悉与装饰艺术相关的工艺、材料和性能,掌握装饰艺术设计和创作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具有装饰艺术设计与创作能力相结合的艺术人才。
7.服装染织设计系
该系是中国高等院校最早设立的服装设计专业(本科)之一。其教学在保持传统艺术个性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时代理念。实现纸样、设计的一体化教学,缩短学院教学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除绳编、扎染、蜡染、丝网印等传统课程外,还有室内纺织品设计、壁饰艺术、纤维艺术、染织环境设计、综合设计等多层面的装饰课程。
服装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培养学生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从事成衣产品开发、服装艺术设计、高级时装设计等工作,并具备设计、管理、策划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力,成为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染织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对专业设计理论 、知识和技能的讲授 ,培养学生适应市场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够从事纺织艺术设计、纤维艺术设计、染织美术设计等工作,并具备设计管理、策划、新产品开发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能力,成为高素质染织艺术设计人才。
8.工业设计系
以为社会及企业培养高水平的工业设计人才为宗旨,产、学、研相结合,以设计的独创性、新颖性和发展性为理念,使学生掌握工业设计的理论知识、程序和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专业技能及设计策划等综合能力,培养能够从事家用电器、信息产品、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工业产品设计,以及产品包装和展示设计、模型制作等工作,具有设计创新、产品开发和设计管理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9.美术师范(教育)系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通过专业基础课和文化必修课的教学,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其成为既有从事美术教学和创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学识和一技之长的美术教育人才。该系自1983年重建,10年间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90名(本科生224名 ,专科生142名,专修生13名,广东生11名)。
10.美术史论研究室
研究美术发生、发展及各种美术现象。培养学生在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美术史专业知识及与之相关的文、史、哲的基础上,能够以史促论,以论带史,并具有一定的直觉鉴赏、逻辑思维、综合分析、理论表达能力,以及一门以上的外国语听、说、读、写能力和熟练运用计算机及其他现代信息通讯的能力。
11.社会科学教学部
设公共理论、文学、英语、体育四个教研室。承担全院各个专业学生的所有公共基础课教学任务。近年来,该部教师先后完成国家级、省市级、院级科研立项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哲学与艺术》、《艺术院校大学生修养》、《新时期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艺术院校体育教程》等30余部,在国家级、省级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该院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至1995年,共有专任教师170人,正副教授70余人 ,还聘请了美、法、德、日等国的著名学者及国内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自1956年至1995年 ,担任该院主要领导职务的有:胡毅 、周学敖、高镜明、李麦、张森林、孟挺、陈因、刘抗生、王兰成、房士勤、张世范。
三、天津市工艺美术设计院
天津市工艺美术设计院始建于1962年,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地纬路8号,前身为天津市美术设计公司。1960年筹建天津工艺美术学院 ,设附属中专,招收部分大专班学生。1962年学院改为天津市工艺美术设计院,附设工艺美术公司。1963年该院建立工艺美术学校,1985年建立职工工艺美术学院 。连同学院的研究设计部和美术创作室,成为以工艺美术专业教育为主 ,集教学、设计、广告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工艺美术专业机构。 |
学院由党总支书记和正副院长组成院务委员会。下设院长办公室、教务处、设计研究部、美术创作室。
研究设计部:面向社会,直接为工商业及各界服务。从事各种商品包装装潢,室内装饰 ,各种类型展览会的设计 、承制,广告灯箱、橱窗、沙盘的设计制作,轴测投影图、挂图的绘制,以及商业摄影业务。
1980年建立的动画工作室,曾与日本东京“熊猫”株式会社合作,制作了大型宽银幕动画故事片《熊猫涛涛》,在国内外发行放映。1985年该室并入研究设计部,从事动画广告业务。
美术创作室:为综合性的美术创作部门。设有油画、版画、年画、装饰画、雕塑、陶瓷等专业。该室下设美术组和雕塑组,从事美术创作和承接市政、园林、文化等建筑和美化环境的创作、制作任务。
到1995年 ,全院共有干部职工 239人 。业务人员中有高级职称 29人 ,中级职称85人,初级职称69人。
该院建院后至1995年,先后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有:林浦、张森林、苏芳庭、袁绍富、马德政、李西源等。
|
 |
图6-89 动画片设计《熊猫涛涛》 |
|
|
四、天津工艺美术学校
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63年成立。其任务是培养中等专业水平的工艺美术设计人才;学制3年;设装潢美术、染织美术、日用工业美术、室内装饰美术4个专业,每年招收有绘画特长的初中毕业生40至60名。“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校一度停办。1972年暑假后恢复招生。至1995年,共培养学生3000多名。其间,还为一些兄弟省市的轻工和广告部门开办多种工艺美术专业如广告、橱窗、装潢、地毯等艺技短期训练班,为天津及外地有关部门、行业代培在职工艺美术专业人员,学制一年。至1995年,共培训800多人。
该校共有教职员74人。
自建校至1995年,先后在该校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有:林浦、马德政、李西源。
五、天津职工工艺美术学院
天津职工工艺美术学院 ,建于1985年,为全国第一所工艺美术成人教育高等学院 。该院招收在职的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脱产学习,学制二年。学院设染织、装潢、广告、地毯、服装、日用工业造型、工艺绘画、室内装饰、摄影等专业。同时,还为一些省市的轻工和广告单位开办广告、家具、服装等工艺美术短期培训班,培训在职的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半脱产,学制一年。10年来已毕业4期19班共329名学员。
到1995年,学院有教职员165人。
学院的专业设置分为4个系、3个教研室,共有11个专业,即:
商业美术系:设装潢美术、广告设计专业。
染织美术系:设染织美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地毯美术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系: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系:设工业设计专业、日用器皿造型专业。
基础绘画教研室:设工艺绘画专业、实用美术专业。
摄影教研室:设艺术摄影专业。
文化课教研室:负责全院文化课教学。
建院以来,已毕业11届91班学员,培养出高级工艺设计人才1557人。
自建院至1995年,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有孙玉华、马德政(兼)、李西源(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