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美 术
 
  第七章 摄  影
 
 
                  第五节 天津新闻图片社 ...回目录 
  天津新闻图片社于1964年开始筹建。当时,市文化局从剧协等单位抽调张朝玺、关平、池士潭 3人做筹建工作。筹建组按照边筹建、边生产的原则,投入工作后,就先后为河北省的“社会主义教育展览”和天津市的“抗洪抢险斗争展览”制作了大批展览照片;还为华北区五省市制作了“抗大校史展览”的展览图片。这期间,筹建组以开展业务所得收入购置了进口摄影冲洗设备。1966年初天津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正式建立天津新闻图片社,市文化局派齐鸿驰主持工作,为负责人。至1968年,全社工作人员增至14人。1972年该社建立党支部,方弘任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俊如、李受恩为副主任,人员增至20多人;职能机构设行政组、采编组、制作组、幻灯组。
  该社的任务是:
  一、拍摄、收集、保存天津市政治、经济、文教等各方面建设成就和重大活动的资料照片;
  二、根据宣传任务的需要,编印、出版反映天津市各条战线先进事迹的新闻展览图片和复制发行新华社的新闻照片;
  三、面向社会服务,承担大型展览图片的拍照和制作,以及出版物照片的拍照和制作等。
  建社后近30年间,先后翻制、发行新华社供给的新闻图片和制作本社采编的各类新闻展览图片共10万余套,近千万张。
  20世纪60—70年代,翻制大量报道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国务活动和“文化大革命”发展动态的新闻图片,发到全市工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在“宣传栏”张贴。1976年,为三位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后全市人民的追悼、纪念活动制作的图片共有2万余套、100多万张。此后,直到1994年,受市政府委派,拍摄中央领导同志在津视察工作的照片,先后拍摄了邓小平、李先念、乔石、万里、王震、谷牧等来津视察的情况。
  这期间,拍摄天津市各领域建设成就的新闻、资料图片9000余套、300多万张 。主要有:每年至少一次以天津市容变化为内容的航空拍摄;1976年唐山强烈地震波及天津,抢拍了一大批天津受灾实况和全市人民抗震救灾、恢复城市建设的资料;拍摄的重大工程建设有“引滦入津”工程,环线交通工程等;拍摄工、农、商等战线新面貌的专题片有:工业方面的《纺织工人之歌》,农业方面的《农业战线突击手》,商业方面的《学先进、正商风、创优质、做贡献》,体育方面的《增强人民体质,为四化贡献力量》,文化方面的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盛况等。80年代中后期,每月编发《天津新姿》,讴歌天津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1990年,配合司法部门编发的《行政诉讼法》、《游行示威法》大型招贴画,发行7万余套;配合市爱国卫生委员会编发的《吸烟有害健康》大型招贴画2万张,发行全市各单位和街道里巷,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
  这期间召开的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以及每年的国庆招待会、游园会和文艺晚会等,该社都到现场拍摄照片,保存下了珍贵资料。
  从建社到1989年,受市政府委托,先后完成数百次来津的外国元首和代表团的访问活动情况拍摄任务。其中包括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朝鲜金日成主席、美国尼克松总统和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国家的领导人,与天津结为友好城市的奥地利的墨尔本、美国的费城、日本的神户和四日市等城市的访问团,以及巴基斯坦国家艺术团 、波兰玛佐夫舍歌舞团、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等。此类的拍摄 ,均选出精彩的照片集成相册赠给外宾,深受外宾的喜爱和好评。
  1978年改革开放后,受天津市和国家对台宣传办公室之聘,向福建前线对台宣传机构和香港《大公报》社发送数百幅反映在津的台胞、台属的工作和生活的照片,传到台湾、香港等地后,产生很大反响 。尤其是几组反映台湾海、陆、空军高级将领在津亲属的工作 、学习、生活的照片,反响更大。因此,该社的摄影工作者史力军、刘世铎、徐宗达等多次受到国务院对台办的表彰奖励。
  这期间,该社还提供所拍的大量资料图片以配合《天津城市建设40年》、《腾飞中的天津》、《中华绿色明珠》、《天津景观》等大型画册的出版。由该社出版的画册有《’95世乒赛天津服务指南》、《走向世界的天津》、《今日天津》、《天津无缝钢管》、《首届京剧艺术节》、《天津青年京剧团》、《天津环境公报》等。1986年,该社创办《天津画报》,出版了“试刊号”和第一、第二两期,从而把天津的摄影事业推向一个新水平。后因经费困难改由市委宣传部和《今晚报》社继续出版,改名《今日天津》。
  与此同时,该社多次承担组织和以所拍的新闻图片、资料照片参加国内、国际的展览。主要有:80年代,在天津的友好城市萨拉热窝、墨尔本、费城、神户、四日市等城市举办的介绍天津风土人情、城市建设概况的图片展览;90年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时举办的“天津农业成就展”、“全国农业先进县(蓟县)成就展”等。
  在历届天津市摄影展和全国摄影展中,该社有数百幅作品参展,获大奖10次。其中突出的有张朝玺、史力军的《地下长城》,关平的《天津新港》、徐宗达的《骆玉笙和工人在一起》、王志成的《龙飞凤舞》、包静的《今日天津》等。
  近10年来,该社先后派人到一宫摄影学习班、二宫职工摄影研究会、河西区文化馆、和平文化宫、天津大学学生摄影研究会等10几个单位举办的摄影学习班讲授《摄影艺术》、《相机构造与功能》、《新闻摄影》等课程,培训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有不少人自此走上了专业摄影的道路,并取得了好成绩。
  1987年11月该社并入天津杨柳青画社;1992年该社回归为市文化局直属事业单位。
  自1966年该社成立至1995年,先后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有:齐鸿驰、方弘、融汉增、池士潭、马双玉、闫惠拯。
图6-88 摄影作品《天津新港》 作者 关 平、周 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