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杆玩具是以麦杆为原料编织的手工艺品。早年,天津的麦杆工艺以西郊大芦北口村和大寺村的农民制作的麦杆玩具最为著名。由于这种玩具多在当地的蜂窝庙会时出售,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其为“蜂窝麦杆玩具”。
麦杆玩具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大芦北口村的手艺人赵士通去京西金顶妙峰山进香,顺便贩回一些当地的麦杆玩具来津,销售一空。他从此开始经营此业,并在研究北京麦杆玩具的基础上,改进编织技术,创立了具有天津风格的麦杆玩具,很快成为当地农民、尤其是妇女农闲时的一种副业。
麦杆玩具的制作方法是:先将麦杆剥理整齐,用颜色煮染好备用;再按设计的小动物的造型用布或纸制成内胎。制作时,先把煮染好的麦杆剥开展平,然后取不同颜色的麦杆编织成片,再将编织好的麦杆部件编锁封口,下面缀以小饰物,上面在中心部位安上一根与下面小缀物相协调的提挂物,即成。如编织花篮,则先用麦杆编织成菱形、方形或长方形等几何图形,再将其连缀成花篮形状,篮内及提梁上装饰以鸟、鱼、花等图案,可使其显得多姿多彩。
麦杆玩具的题材,多是选择鸡、鸭、狗、猫、兔等动物。195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妇女艺术品博览会上,天津的麦杆玩具获金奖。
至60年代,随着当地的旱地改种水稻,麦杆玩具原料失去了来源,遂使这一民间工艺失去了传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