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人儿,有吹糖人儿与画糖人儿两种样式,各有其特点和趣味。糖人儿既好看,又能吃,所以很为孩子们喜爱。
一、吹糖人儿
20世纪60年代以前,天津的大街小巷,常有民间艺人摆摊儿,当场吹糖人儿出售,买者多是孩子们。
糖人儿的原料为黄米面和蜂蜜,将其制成糖稀,再加若干白面,置于小火炉上的小铁锅内,用微火温着,使糖稀总保持一定的软度,有人来买,艺人便按买主的要求信手制做。过程是:先将两手蘸上点淀粉,再从锅中揪出一块儿糖稀,一头儿放于唇部吹气,另一头用手借助吹气边抻边捏,在不等糖稀风化定型之前,按想象的造型迅速吹好定型,底部插一苇棍儿,一件糖人儿就此制成。
吹糖人儿的民间艺人,个个都身怀绝技,只要买主说要什么造型,艺人便能在十几秒钟之内将糖人儿吹好。糖人儿的传统造型有“大公鸡吃米”、“小老鼠偷油”、“葫芦”等。
至今,民间还能依稀见到这种艺人,多在幼儿园门口、庙会活动以及节假日的街头进行制作表演和销售。
二、画糖人儿
天津的街头巷尾,常有画糖人儿的民间艺人出现。神话传说中的龙、凤,现实生活中的飞禽、走兽、人物、瓜果、花卉等等,艺人都能信手画出。
糖人儿的原料是红糖。画糖人儿时,需将红糖加水于小锅里用炉火熬,待糖与水完全溶解,水份蒸发到使糖呈现稠液状之后,方可放于小炉上用微火温着待用。制做方法是:先将画糖人儿的石板上涂上一层食用油,然后用铜勺从锅中舀出少量糖料,数十秒钟之内,便可在石板上将糖人儿画好。再用一根苇棍儿在锅内蘸糖后往糖人儿上一粘,并用热糖加固。此时,糖人儿已被风干,只用一小扁铲稍稍铲动,整个糖画就会从石板上脱离开来,成为一件速成食物工艺美术品。
由于艺人以此为生,常年操作此业,练就了绘画和熬糖的经验,显示了民间艺人高超而娴熟的艺术能力。
当今,天津操此业的代表性艺人戈金铭,生于1955年,是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幼时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水墨画。他还酷爱泥塑、剪纸等民间艺术。80年代末,他师从民间艺人学习糖画,后以实物为样,结合草虫画的特点,加以夸张,在制作传统平面糖画的基础上,制作出多种立体的草虫、动物、饰品等糖画,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一些省市电视台及一些报刊 、电台等新闻媒体都作过报道,并常作为民间艺术展览的现场表演项目,吸引人们驻足观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