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兴起和西方文明的传入,漫画开始在天津出现。代表作品包括反映帝国主义图谋瓜分中国的《东亚时局形势图》、《时局全图》,反映义和团运动的《射猪斩羊图》、《雷击猪羊图》等。当时天津出版的《醒俗画报》、《人镜画报》、《醒华画报》等刊出许多反映社会生活和报道时事新闻的漫画。在杨柳青年画中,也有不少漫画作品。此外,张兆祥的《群盲品古图》、张诚的《升官图》等都是很有影响的漫画作品。 |
 |
20世纪20—40年代,天津漫画以报刊为载体,出现许多针砭时弊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佳作 。1934年5月创刊的《天津漫画》(月刊)专门发表漫画作品。这期间,活跃在天津及在天津发表大量作品的漫画家主要有高龙生、辛莲子、田无灾、窦宗淦、窦宗洛、朋弟(冯棣)、姚团丝、刘文娴、王朱、黄冠廉、谢天(即谢添)、吴云心、金树延、雷启航、张经羽、于昭熙、闻于天、闻一方、萧英华等人。高龙生自20年代末在天津担任报刊美术编辑起,一生作品丰厚,影响很大。他的抗日漫画《国破山河在?》参加了1936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漫画展。1933—1936年间,北派画家赵望云应天津《大公报》社特约 ,深入农村,漫游各县 ,随意写生,以国画技法创作出大量反映乡村民情民俗和抗战前夕中国农村民生苦难的风情漫画作品,在《大公报》上专栏连载,很受欢迎。他先后出版了《农村写生集》和《塞上写生集》,被誉为“平民画家”。此间,还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北传》应约在天津出版的《庸报》上发表 。1937年2月,《牢骚》月刊(1卷2期)发表辛莲子《天津漫画的曙光》一文,介绍天津漫画的发展概况。此文发表时,天津的报刊都开辟了漫画专栏,这是多年来空前的盛举。不久,天津漫画协会成立。“七七事变”前,辛莲子、窦宗淦、高龙生等人的作品一起参加了以揭露日本侵华阴谋为主题的北平漫画展。抗战爆发后,高龙生投身冯玉祥麾下,从事抗战漫画的创作。1941年10月在北平举办的北平漫画展,天津的朋弟、陈乃男、王珠等10多人参展。1944年,高龙生在重庆与也是从天津开始搞漫画的著名漫画家汪子美举办合作漫画《纪想曲》展览,观众达20余万人次,周恩来曾前往参观。其时,高龙生的连环漫画《阿斗画传》、朋弟的连环漫画《老白薯》、《老夫子》、《阿摩林》等都很著名。尤其是朋弟的作品人物性格复杂而形象独特,充满诙谐和讽刺意味,深为人们所喜爱。 |
图6-42 素描《剃头匠》 作者
窦宗淦 |
|
1949年1月天津解放,至60年代初期,天津涌现出大批漫画作者,他们积极投入创作,产生不少优秀作品,使天津的漫画在宣传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讽喻落后、褒扬先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当时,天津的漫画队伍由一批奋进有为的年轻报刊美术编辑和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业余作者组成。报刊美编有林浦、耿田、刘旺、赵克、王治华、于化鲤、段纪夫等,业余作者有金诗古、方恩富、刘庆涛、贾肇曾、徐茂林、于世铎、张伯元、左川、曹开翔等。出现的佳作有:《请吧,我们坐下来谈判》(林浦)、《谁说我目中无人》(于化鲤)、《海河两岸处处春》( 段纪夫 )、《第一步“诊断”》(刘庆涛)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天津报刊上已见不到漫画,漫画几乎成了“毒草”、“黑画”的代名词。但适应“ 文化大革命 ”需要的大字报式的“造反漫画”大肆泛滥。这是构成这一时期漫画“灾难”的表现。 改革开放之后,天津漫画进入一个繁荣发展时期。在市美协领导下,于1979年成 |
 |
图6-43 漫画《万象更新》 作者 段纪夫 |
|
 |
立的天津市漫画学会(即今“天津市美协漫画专业委员会”),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展览,培育人才,提高创作水平。历年举办的展览有:1979年与和平区文化馆举办《红五月》漫画展;1981年与河西区司法局举办《人与法》漫画展;1984年在市美术展览馆举办《迎新春》漫画展;1986年与市保险公司举办《保险乐》漫画展;1989年与《城市人》杂志社举办《城市人》漫画展等。学会还组织漫画作者参加全市和全国美展。大家锐意创新,以深邃幽默的构思和夸张生动的技艺,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历年获奖的有:1982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漫画展,天津获9个佳作奖 。即:于化鲤的《不能光喊》,于世铎的《李杜遇难》,王治华的《难以忍受》,石嘉琦的《同性相斥》,刘庆涛的《一拍即合》,孙泽良的《明天加班》,张金荣的《无题》,段纪夫的《雨后春笋》,徐茂林的《磨杵图》,获奖作品数量名列各省市之首。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漫画作品展,于化鲤的《大鬼小鬼进不来》获铜奖。同年 ,全国足球漫画展,天津的22件作品获团体第一名 。1985年意大利国际体育幽默画大赛,曹开翔、于世铎的“幽默画”分获银盘奖和银牌奖。1986年天津市“鲁迅文艺奖”评选,曹开翔的《四项运动》获优秀作品奖 。1988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漫画展 ,王大光的《空缺》、朱森林的《取弹片》获“中国漫画金猴奖”作品奖。
80年代中期,是美术创作的活跃时期。天津漫画家不失时机地抓住连环漫画创作,相继出现了《老马正传》( 段纪夫作 )、《胖大嫂》(朱森林作)等系列连环漫画作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 |
图6-44 漫画《相声大师马三立》 作者 左川 |
|
响。特别是段纪夫1984年创作的《老马正传》在《今晚报》上连载12年,发表600多组 。作者塑造的这个体现了当代人酸甜苦辣生活境遇的悲剧性喜剧人物,深受读者喜爱,全国30多家报刊转载,画作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优秀作品奖。这套作品对中国连环漫画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以构思奇巧而引人注目的刘庆涛,于1986年在天津、北京两次举办个人漫画展;擅长讽刺漫画和肖像漫画,且构思巧妙、用笔简练的左川,1991年在天津举办个人漫画展,均受到广泛好评。
《中国漫画》杂志长期在天津出版,《天津日报》漫画专刊“春秋笔”的创办,吸引了全国各地几代漫画家的精品佳作,对漫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天津赢得了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