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3年至1990年,天津先后建立的4个舞蹈理论研究机构和一个学术社团,均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和理论著述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天津市群众舞蹈创作理论研究组
天津市群众舞蹈创作理论研究组成立于1963年 ,隶属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冯德、汪加千分别任正副组长,成员有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和天津市各区县的专业舞蹈干部、业余舞蹈编导 、理论研究骨干共30余人 。研究组聘请文化部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隆荫培 、徐尔充为理论辅导员;每年召开舞蹈工作研讨和创作经验交流会 。至1987年 ,先后在全国性杂志《舞蹈》 、《舞蹈艺术》和《上海舞蹈艺术》 、 《广东舞蹈研究》,以及天津的报刊发表舞蹈评论和理论文章共有40余篇 ; 还曾编印《群众舞蹈通讯》 、 《舞蹈学习资料》 。1990年出版的《中国舞蹈词典》将“天津市群众舞蹈创作理论研究组”收为词条。
二、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舞蹈研究室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舞蹈研究室成立于1984年,是天津市仅有的专业舞蹈艺术研究机构,有研究人员3人,唐莹任主任。到1990年,在天津报刊发表《此情尽在无言中》、《舞蹈创作新篇章》等舞蹈评论、舞蹈理论文章10余篇;编辑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天津卷》。
三、天津市艺术学会舞蹈学部
天津市艺术学会舞蹈学部成立于1989年,隶属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冯德、汪加千分别任正副部长,成员有16人 。到1995年,在全国性杂志《舞蹈艺术》、《舞蹈》和天津市报刊发表《谈杨柳青年画舞蹈》、《舞蹈构图初探》、《天津民间花会及其改革》 、《高跷初探》等舞蹈论文20余篇。
四、天津市舞蹈理论研究委员会
天津市舞蹈理论研究委员会是天津市舞蹈家协会的学术研究机构,成立于1990年,冯德任会长,汪加千任副会长 ;朱民石任秘书长;成员有30余人。该会与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会合作 ,每年召开年会 。到1995年 ,先后宣读会员撰写的论文41篇;编印《初学集》、《探索集》、《耕耘集》 、《挥汗集》 、《管窥集》 、《艺思集》 、《一得录》 、《无涯集》8个文集 ,其中多篇论文在全国性杂志《舞蹈信息报》、《舞蹈》、《舞蹈艺术》和《上海舞蹈艺术》、《天津日报》发表。
五、天津市舞蹈家协会(原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天津分会)
天津市舞蹈家协会是天律市舞蹈艺术工作者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社会团体,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协会的宗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舞蹈艺术和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1981年2月召开成立大会,选出理事23人,常务理事11人。曹火星为主席;肖云翔、杨凡、王堃、李澄为副主席。刘万云任副秘书长(1984年李华任副秘书长)。有会员72人。1988年11月协会召开第二届全体会员大会,选出理事26人 。王堃为主席,王佩权、李澄、火国太、李华为副主席;王晋任秘书长;聘请杨凡、刘万云为顾问;有会员160人 。会上宣布建立舞蹈理论研究委员会 、儿童舞蹈学会、国际标准舞学会、“舞蹈之友”分会和广场舞蹈艺术研究会。
协会成立后,曾举办“资华筠、王堃、姚珠珠舞蹈晚会”、“刀美兰独舞晚会” ;与市文化局、市旅游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天津市首届“燕园灯节花会”、群众舞蹈创作比赛;与市文化局和市戏剧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杂技家协会联合举办“文艺新人月”活动 ,评选出一批优秀青年舞蹈演员;与市文化局、《今晚报》社联合举办5届“芭蕾之春”活动;与河东区文化局、河东区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举办“时代秧歌大赛”。还与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过多次舞蹈学术活动。
协会开展对外舞蹈交流。至1995年 ,先后接待突尼斯民间艺术团、芬兰高斯蒂宁民间舞蹈团、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美国舞蹈家考察团等舞蹈团体来津演出和考察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