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舞 蹈
 
  第四章 舞蹈演出活动
 
 
                   第三节 群众业余舞蹈演出 ...回目录 
  解放前,群众性的艺术舞蹈活动仅在大中学校开展。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在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的密切配合和共同推动下,天津的群众性艺术舞蹈活动十分活跃。46年来,共举办职工文艺会演25届(1950 —1966年举办15届,1973—1979年举办6届 ,1981—1986年举办4届);此外,还多次举办农民文艺会演和大中学校文艺会演。这些汇演,其中创作和学习演出的舞蹈节目共有2000多个。
  1957年,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首届“群众舞蹈创作观摩演出”,参加演出的有《保卫胜利果实》(六号门工人艺术团)、《船工舞》(河北省内河航运局)、《堆雪人》(幼儿师范学校)、《慰问信》(河北区文化馆)等13个舞蹈作品,专业和业余舞蹈工作者700余人观看了演出。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舞蹈》杂志1957年第8期发表《让工人阶级的艺术花朵开得更加丰满更加鲜艳》的文章,对这次观摩演出及六号门工人艺术团作了介绍,并用两个页码刊登了演出的舞蹈彩照。业余舞蹈演员除在基层演出外,每年的“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都参加全市的庆祝游行和大型文艺演出。在195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和196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和文艺演出活动中,由业余舞蹈团体编排的《孔雀舞》(南开中学)、《吉庆有余》(20中学)、《 5-15 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消夏晚会上的舞蹈表演
献花舞》(天津护士学校)、《腰鼓舞》(16中学)、《秧歌舞》(17中学)、《伞扇舞》(天津师范学校)、《狮子舞》(三轮车工会)、《龙舞》(搬运工会)等大型舞蹈方阵,每个方阵均有200-300人,队伍阵容蔚为壮观。
  60年代初,业余舞蹈活动出现新高潮,《伞棒舞》、《路遇》、《纺织工人舞》、《小粪车啊!我的好朋友》均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1963年,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第二届群众舞蹈观摩演出,演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红桥区工人俱乐部) 、《愉快的炊事员》(河西区工人俱乐部)、《路遇》(六号门工人艺术团)等12个舞蹈作品 。1964年举办第三届群众舞蹈观摩创作演出 , 由六号门工人艺术团演出舞蹈创作专场,演出了《下乡访问》、《路遇》、《庆丰年》、《搬运工人舞》等优秀作品。
  “文化大革命”中,业余演出团体多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排练演出“忠”字舞。其间 ,曾涌现出一批群众喜爱的《我为机床披新装》、《苍山雨歌》、《抢运》、《送货去山乡》、《农药送果园》、《纺织女工》等舞蹈节目。
  1979年和1986年,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两次举办“群众舞蹈创作观摩演出”,新作品有《铁牛进山村》 、《孔雀屏又开》等。自此各文化宫、文化馆、工人俱乐部重新建立业余舞蹈团体,恢复了排练与演出活动。
  1981年1月,中国舞蹈家协会天津分会筹备组与市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天津市第一届群众舞蹈创作比赛,共演出36个舞蹈新作品。至1986年,举办4届群众舞蹈创作大赛。每届活动都有几十个节目参赛,上场演员数百人。
  1988年春,天津歌舞团舞蹈培训中心与天津开发区百悦公共关系咨询公司联合主办天津市首届“百悦杯”迪斯科霹雳舞比赛,500余人参赛。《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头条以《霹雳舞风靡天津》为题对大赛作了报道。这一消息在国内外产生了影响。
  天津舞蹈家协会与市群众艺术馆曾举办中老年、青少年,大中小学生、聋哑学生参加的多种类型的舞蹈比赛,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