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舞 蹈
 
  第四章 舞蹈演出活动
 
 
                   第二节 民间舞蹈演出 ...回目录 
  天津的民间舞蹈——花会的演出活动,一般依附于庙会和神诞、节令庆典 。在众多的庙会中, 历史最久、规模最大、香火最盛、活动内容最丰富的是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娘娘庙”)庙会。旧时每逢天后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天津四方民间花会组织都云集于此,表演各自的“绝技”。
  新中国成立后,因寺庙多已拆除不再办庙会 ,但民间花会这种艺术活动形式保留下来,每逢“五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便出会活动以示庆祝 。自1956年起,天津市每次举办农民业余文艺会演,民间花会表演都是主要内容。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间花会不再活动。
  进入80年代后,花会重新活跃起来。1983年2月(春节期间),天津市举办首届灯节燕园花会,有16道民间花会和100多个音乐、舞蹈、木偶节目参加演出 。1987年4月,天津举办津沽民间花会大奖赛,全市有63道花会参加角逐 。河东区的《普乐高跷》获创作
图5-13 民间花会《宝辇》

5-14 《回民大刀》表演
一等奖,红桥区的 《百忍高跷》 、武清县的《龙舞》获表演一等奖 ,南郊区葛沽镇的《宝辇》获继承奖。1987年9月,首届中国艺术节“海河之秋”民间花会在天津举行,天津地区21道花会(12种形式)参加演出。1991年6月,天津市举办“时代秧歌”大赛,全市112个秧歌队(3584人)参加比赛 。1992年9月,由文化部群文局、天津市文化局、南开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南开杯”全国广场艺术邀请赛在津举行 ,17个省市的22个民间广场艺术节目参赛,天津市南开区的高跷《八仙庆寿》获最佳表演奖 ,《回民大刀》获优秀表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