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明代出现的民间舞蹈团体,习惯称之为“会” ,一道会便是一个民间舞蹈团体 。解放后 ,有的区组建了新型的群众性、综合性舞蹈团体。据统计,截至1995年,全市共有民间舞蹈团体1046个。其中历史较久、影响较大的有:
一、葛沽宝辇会
葛沽宝辇会始建于明代永乐14年(1416) 。 几百年来 , 经久不衰 。“宝辇”之影响远及香港、台湾 ,以及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20世纪40年代,“宝辇”曾拍成纪录片,在天津市丹桂电影院放映。天津解放后,常参加庆祝游行表演和春节庙会演出 。“文化大革命”中“宝辇”被付之一炬。1985年,恢复“宝辇”活动。1987年,参加天津市“津沽花会大奖赛”获继承奖。此后几年,先后参加华北艺术节 、天津市首届农运会开幕式、纪念天后诞辰等演出活动,还曾在第二工人文化宫、宁园、古文化街天后宫等地表演亮相。每年春节期间 ,都举行演出活动,几台宝辇同时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二、汪庄子普乐高跷老会
汪庄子坐落在海河下游,毗邻月牙河畔,今为河东区富民路街的汪庄子居民区 。 普乐高跷老会始建于1937年初 ,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式活动,除在本村演练,还到外村庙会表演。1949年1月天津解放,汪庄子高跷参加了庆祝活动。五六十年代,多次在市内参加演出 , 曾受到市长黄火青的好评,并获奖旗。“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停止。84年,居民们主动筹集资金,恢复活动。当时有会员62人,主要演员20多人 。1987年,由于舞蹈内容、表演技艺、音乐、化妆的出新,在天津首届“津沽花会大赛”上获创作一等奖。同年 ,参加北京“龙潭杯”花会大赛获优秀表演奖(一等奖)。1988年,在北京“龙潭杯”花会大赛中获优秀表演奖。1990年,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创新奖 ,这是该奖项第一次授予民间广场艺术花会团体。同年,在北京市“太平杯”首届农民艺术节花会大赛中获“金杯奖”。1991年春节,参加天津市百花迎春表演 ,获天津市政府颁发的“表演奖”。
三、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
挂甲寺系大孙庄(今河西区挂甲寺街)一古刹,原名庆国寺,后更名“挂甲寺” 。相传明末崇祯后妃娘娘赐半副銮驾(仪仗)给挂甲寺。该寺于清雍正年间凭此銮驾成立了庆音法鼓老会 。初为文法鼓 ,后加入飞饶、飞钹 ,成为武法鼓 。 嘉庆八年(1803)銮驾遭盗被毁,道光九年(1829)完成复制。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新核实技艺,由此代代相传至今。1953年3月 , 该会代表天津市参加北京举行的华北地区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受到观众和专家的赞赏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派出的第一个民间舞蹈团体 。1985年 ,参加古文化街落成典礼演出和天后宫庙会演出;1989年参加北京“龙潭杯”民间花会大赛获二等奖;1990年改编成舞台表演形式参加“河西艺术节”演出 。天津电视台曾多次播放其演出实况。
四、河西艺术团
 |
图5-5 民间花会“龙灯会” |
河西艺术团创建于1984年(前身为河西区陈塘庄同音高跷会,创建于清朝末年),系自营自管 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有成员30余人 。该团以继承天津地方民间舞蹈为宗旨,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有高跷的《哪吒闹海》和《西游记》片断、南北狮子舞、龙舞、彩车、滑稽摔跤、跑驴等。他们多次参加天津市举行的重大演出活动,如“月季花节”、“纪念邓小平视察天津十周年文艺晚会”、“蓟县山货旅游节”,以及各种庆祝性广场演出活动 ;还参加了 《 天津有拨高跷狂》 、 《天脚》 、《古墓荒斋》、《津门劫案》、《花木兰》、《金色梧桐》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该团的高跷1987年、1990年两次参加北京“龙潭杯”民间花会大奖赛均获表演奖第二名 ,1991年参加北京第五届“龙潭杯” 民间花会大奖赛获表演第一名,1993年参加沈阳国际秧歌节获表演优秀奖;彩车1988年参加北京第二届“龙潭杯”民间花会大奖赛获表演第二名,参加北京门头沟第一届国际旅游节民间花会大奖赛获第一名;狮子舞1995年在北京参加由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举办的全国首届舞龙锦标赛获第二名。1984—1995年该团曾随同区领导人到上海、无锡、苏州、广州、青岛等地进行艺术交流。
五、南开区民间艺术团
南开区民间艺术团创建于1987年5月,隶属南开文化宫,有演员30多人。该团设有舞蹈队、 民乐队。建团后 ,先后对该区近10道花会进行改革创新。新编高跷《八仙庆寿》、跑旱船《水上渔 家》、抬杠箱《钟馗嫁妹》、举中幡《一帆风顺》等节目都各具特色。曾先后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民间 艺术考察团、南开民俗博览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焰火晚会、第二届中国艺术 节——海河之秋等演出百余场。1993年9月该团高跷《八仙庆寿》赴日本参加日本太平洋民间艺术节。1994年9月新编高跷《观音赐福》赴沈阳参加第四届国际民间舞蹈节获“银玫瑰奖”。
表5-1: 1995年天津市民间花会统计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