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研究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音乐工作者的研究热情。许多专业和业余音乐人围绕自己所关注的领域或课题,积极进行研究与探索,并取得成果。
一、论文发表
郭兆胜:《民歌,烧不尽的野草》(《天津歌声》·1980)
胡音声:《谈王酩的歌曲创作》(《人民音乐》·1983)
苏继迅:《要注意音乐的宏观研究》(《音乐研究》·1985)
郭兆胜:《写歌要写出形象来》(《音乐研究·1985)
石瑞生:《架子鼓不要喧宾夺主》(《天津歌声》·1985)
郭兆胜:《民乐断思》(《音乐研究》·1987)
郭兆胜:《欧美通俗音乐及其创作借鉴》(《天津歌声》·1987-1988连载)
郭兆胜:《纵向继承与横向发展》(《音乐天地·1987)
郭兆胜:《对民族意识回归的思索》(《音乐生活》·1987)
赵砚臣:《演奏技巧形成的心里基础》(《音乐研究》·1987)
王 巍:《当务之急仍是突破某些“禁区”——当代音乐史的反思》(《人民音乐》·1988)
胡音声:《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历程初衡》(《音乐世界》·1988)
王音宣:《音乐艺术的商品性》(《音乐研究》·1988)
郭兆胜:《道路在革命热情驱使下走过——王莘评述》(《征战之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王 巍:《掌握时代脉搏的作曲家——火星》(《征战之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杨春发:《中国民歌演唱风格的美学支点》(1988年获全国声乐论文征集评比优秀论文奖)
王音宣:《少儿歌曲之功能》(1988年获全国少儿音乐论文比赛优秀论文奖)
罗秉康:《高度的艺术潜力——论中国多声民间音乐》(《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8)
王 巍:《论通俗歌词的美学特征》(《音乐研究》·1989)
郭兆胜:《绮丽不足珍》(1989年获全国音乐论文征集比赛最佳论文奖)
罗秉康:《奥涅格的美学观和风格特点》(《中国音乐学》·1990)
谢 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演奏钢琴的正确方法》(《音乐学习与研究》·1991)
李凤云:《古琴音乐衰落的原因》(《遗憾与教训》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
谢 元:《培养优秀钢琴人才的关键》(《音乐学习与研究》·1994)
杨雁行:《李叔同学堂乐歌的艺术特色》(《音乐学习与研究》·1995)
杨海燕:《论声乐艺术的字声关系》(《民族声乐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民族声乐协会出版·1995)
张 宁:《气功理论与唢呐吹奏姿势》(《中国音乐》·1995)
二、专著出版
宋国生:《二胡演奏艺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冯国林、王杰:《如何利用民间音调写歌》(花山文艺出版社·1986)
陆金山:《笛子自修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杨雁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卷管风琴系目译文)》(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6)
罗秉康:《论西方的三种和声体系》(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赵砚臣:《二胡基础训练》(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杨雁行:《艺术美育(音乐篇)》(河北美术出版社·1988)
杨雁行:《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音乐总论》(学苑出版社·1990)
刘尊海:《二胡实用教程》(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