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音 乐
 
  第三章 音乐表演团体
 
 
  ...回目录 
  天津虽自明清以来就有外来的说唱、歌舞艺人的演出和传艺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音乐生活,但直到1948年底,天津尚没有专业的音乐表演团体,而群众业余音乐表演团体却早已出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随着学堂乐歌活动的兴起(1923年学堂“乐歌”课改称“音乐课”),不少大中学校建立“歌咏团”等音乐组织。至30年代,各类学校的课外音乐团体蓬勃发展。当时许多有修养、有觉悟的大中学校的音乐教师,为学生组建合唱队、歌咏团、国乐团等音乐社团,用音乐活跃学校的文化生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天津的英、法租界被日军占领,欧美音乐随之被禁 ,那里的人们遂以广东音乐自娱 。此时成了广东音乐在天津的风行和普及时期,社会上建立不少广乐组织,有的一直坚持活动。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天津有了专业音乐团体。最早建立的是天津音乐工作团,以后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设有歌舞团 ,50年代末建立天津人民歌舞剧院。80年代中期,歌舞剧院建制撤销,分别建立歌舞团、交响乐团和轻音乐团。这期间,群众业余音乐表演团体不断发展,其组织规模、成员素质和演唱、演奏水平都大大高于解放前的业余音乐团体,有的已具有较高的音乐表演水平。这些业余音乐表演团体分布在全市各区县的不同阶层。几十年来,全市的专业和业余音乐表演团体,均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积极开展演唱、演出活动,已成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