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戏 剧
 
  第十章 戏剧报刊、著作
 
 
                     第二节 戏剧专著 ...回目录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和激励下,不少戏剧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从发展戏剧艺术、振兴戏剧事业出发,对自己所关注、所熟悉、所感兴趣的戏剧艺术课题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升华,并写作成书出版发行。
  一、《评剧器乐入门》
  张福堂、孙伟合著。1959年5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着重介绍评剧文武场的器乐常识,以及评剧的一般曲牌、唢呐曲牌等 。还辑录了天津评剧院新翠霞、六岁红(孙芸竹)、鲜灵霞等8名著名演员的部分唱腔。
  二、《杨宝忠京胡演奏经验谈》
  杨宝忠著。中国戏曲学校戏曲研究所编。1963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作者将自己的京胡演奏经验、演奏技法及京胡演奏的基本知识做了较详细的介绍;书中还附有乐谱100面。书的内容曾在中国音协与中国戏校研究所合办的《戏曲音乐》上连载。
  三、《京剧生行艺术浅论》
  王庾生口述,吴同宾、李相心整理。1981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书中介绍了京剧老生谭鑫培、余叔岩、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武生杨小楼、尚和玉的表演艺术特点,以及生行基本功的训练与运用。这些演员大多与王庾生有过交往。(王庾生:著名京剧票友,曾得到“谭”派创始人谭鑫培和“杨”派创始人杨小楼的亲授)。
  四、《杨宝森唱腔选》
  许锦文选编记谱。1982年5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3年9月第二次印刷。该书收入杨宝森的代表剧目《失 ·空 ·斩》、《杨家将》、《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大·探·二》、《朱痕记》、《牧羊卷》、《桑园会》、《捉放曹》等唱段。
  五、《戏剧基本功教材》
  作者张国贤、裔昆辉,绘图王立经。1982年5月由天津市戏剧研究室编印。该书分12章 ,讲述如何开展戏曲基本功的教学训练及早期训练的意义。对特技、身形组合、刀枪把子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图解,还对练功中容易出现的功伤及预防方法做了讲解。
  六、《中国戏曲艺术》
  张赣生著。1982年6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共8章 ,较为系统地讲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理 ,并据此论述了中国戏曲的编剧、导演、演员以及舞台美术和音乐设计等方面的特点。该书于1984年获“天津市1982年度优秀作品奖”。
  七、《乐府传声译注》(古典戏曲论著译著书之一)
  吴同宾、李光译著。198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原著为我国清代的徐大椿所著。该书对戏曲演唱中的字音、口法、宫调、曲词及曲调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是今人研究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译注采用直译、意译与释义的方法,使这部书通俗易懂。
  八、《评剧在天津》
  李英斌、孙伟编著。1982年10月由天津市戏剧研究室编印。该书在评戏的源流、评戏在天津的成长、评戏艺人、早期评戏流派唱腔特色,以及评戏的传统剧目等方面,汇集了大量珍贵资料。
  九、《鲜灵霞》
  作者:戴春霞、闻权国。1982年12月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办的刊物《剧坛》发表。该书介绍了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鲜灵霞的生活和表演艺术。
  十、《司鼓生涯》
  杭子和口述、张奇墀整理。1983年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办的刊物《剧坛》发表。著名京剧鼓师杭子和曾先后为王瑶卿、余叔岩、杨宝森等京剧名家司鼓。该书较详细地记录了他搭班学艺、进行基本功训练及司鼓时如何调动场面、配合舞台表演的情绪和烘托场上的气氛等艺术生涯。
  十一、《京剧的箱口和服装》
  刘秉一编撰,王立经插图 。1983年由天津市戏剧研究室编印。京剧传统剧目所用的服装、道具,在行业术语中被称为“戏箱”;盔帽 、大衣、二衣、三衣、旗靶被称为“箱口”。该书分两编、五章、二十二节,详细介绍了上述内容。
  十二、《舞台艺术的真实感——漫淡戏曲艺术的特点及其它》
  何迟著。1983年10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从舞台艺术实践出发,分析了魔术、木偶、话剧、电影等的艺术特征,并与戏曲进行对比,从中探索出戏曲舞台艺术真实感的形成规律和表现特点。
  十三、《华粹深剧作选》
  华粹深著。1984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创作、改编的京剧剧本有《哀江南》、《窃符救赵》、《虎皮井》、《 智赚解差》、《大泽乡》(与吴同宾合作)。俞平伯、郭汉城为该书作序。书末附有作者早年的观戏随笔《听歌人语
  十四、《京剧艺术讲座》
  吴同宾著。1988年2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作者以他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播讲的《京剧艺术知识讲座》23讲为基础 ,进行补充修改后成书。全书共6讲,即:京剧艺术的特点、行当、服装、化妆、字韵、表演。书末附剧照10幅 。该书获“天津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普及读物三等奖”、“天津市古典小说研究优秀成果奖”。
  十五、《李笠翁曲话译注》
  李德原译注。1988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李笠翁(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家。作者将其戏曲理论进行编译,使其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十六、《何迟自传》
  何迟口述,王天颐、陈建平、何畏整理。胡孟祥主编。1989年11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较详细回忆了何迟参加革命和从事艺术演出与创作的经历。书末附有《何迟文艺创作及活动年谱》、《何迟研究资料索引》。
  十七、《梨园一叶》
  叶盛长叙事,陈绍武撰文。1990年2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此书分为“根深叶茂忆科班”、“ 梨园世家话一叶”两部分,较详细地叙述了著名京剧科班“富连成”的发展经历;介绍了资深年长的老艺术家萧长年、苏雨卿、唐宗成、宋起山、郭春山、沈文成,学业有成的学生侯喜瑞、于连泉、谭富英、裘盛戎、袁世海、谭元寿等,以及叶氏一家两代人的历史。
  十八、《大综合舞台艺术的奥秘——中国戏曲探胜》
  许祥麟、陆广训编著。1990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戏曲的起源、形态、类型、表演、音乐、舞美、行当、流派 ,以及戏曲的现状与未来等方面,对中国戏曲艺术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介绍。
  十九、《京剧诀谚辑释》
  刘琦著 。 1990年12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记述京剧艺术发展的百多年来散落于民间市井 、 流传于艺人口头的诀言 、 谚语237条,分为“谈艺”、“唱念”、“做功”、“学戏”、“其它”5部分,对每一条诀谚都作了较详细的解说与注释。
  二十、《京剧知识词典》
  周亚勋、吴同宾主编。1990年10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本词典可按京剧的“行当”、“音乐·声腔”、“声韵·念白”、“ 行头 ”、“化妆”、“脸谱”、“砌末”、“基本功”、“程式·特技”、“龙套”、“戏班行科”、“戏箱”、“扎扮”、“检场”、“后台班规”、“ 演出习俗 ”、“演出场所”、“团体”、“科班”、“戏校”、“流派”、“历史”、“术语”、“谚诀”、“著作”、“期刊” 、“ 电影”、“人物”、“剧目”等项目进行查寻;也可按笔划查找。词典前部刊登有“故宫畅音阁”,“同、光十三绝”、“梅兰芳剧照”、“京剧脸谱”、“京剧服装”、5位著名京剧演员的“剧照”等彩色 、黑白照片和画像。该书获“ 华北地区优秀图书奖 ”、“中国图书奖表彰奖”、“ 天津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具书三等奖”。
  二十一、《评戏天津发展简史》
  王林主编。1991年12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分“评戏在天津的发展”、“评戏流派与发展”、“人物传略”、“社团组织”、“附录”共5编,详细介绍评剧在天津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该书为天津市“七·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二十二、《戏剧语言》
  马威著。1992年6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阐述戏剧语言的专著,其中涉及很多戏曲语言的表达、运用与效果。
  二十三、《京剧知识手册》
  吴同宾编著。1995年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书对京剧的“历史”、“艺术特点”、“流派”、“行当”、“龙套”、“音乐”、“ 声腔”、“声韵”、“念白”、“服装 ”、“ 化妆 ”、“脸谱”、“道具”、“砌末”、“表演”、“程式”、“特技”、“基本功”、“ 科班”、“行科”、“后台设施”、“管理”、“演出习俗”、“习惯称谓”、“谚诀”、“剧目”、“演员”等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
  二十四、《中小学京剧读本》
  谢国祥、刘琦编著。1995年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分3篇24章,详细讲述语文、历史课本中的“京戏 ”,并将一些著名的京剧唱段的词与谱收入其中。该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为中小学生展示中国京剧的诞生、发展、现状及未来的趋势。结合课本教学,将京剧与学生的距离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