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戏 剧
 
  第九章 戏剧社团
 
 
                 第二节 解放后建立的戏剧社团 ...回目录 
  
  天津解放后,戏剧社团先后建立4个,其共同特点是:宗旨明确,组织健全,能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成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是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团结业内人士开展理论研讨、进行艺术实践和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力量。
  一、天津市旧剧改革委员会
  天津市旧剧改革委员会于1949年4月成立,共有委员70余人。宗旨为:提倡新戏,改革旧戏,团结艺人,倡导艺人为人民服务。华粹深(南开大学教授)任主任,白云峰、马馥生为副主任。委员会设京剧、评剧等业务部门,分别由李少春、奚啸伯、袁世海、高步云、白云峰 、李伴侠负责。
  委员会于5月间在南市“大舞台”召开座谈会,确定工作任务为:改革旧剧,创作新剧,改造演员思想,提高技艺水平。会上决定,继南市大舞台之后,将“中国”、“国民”、“大观楼”等戏院改演新平剧,由南市大舞台、中国大戏院、国民戏院三处办理在津戏剧演员登记工作。
  该委员会的建立及所做的工作,对解放后天津戏剧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天津市戏曲工作者协会
  天津市戏曲工作者协会于1949年11月成立,主席阿英,副主席何迟;执行委员37人,候补执行委员6人。
  协会致力于旧戏改革和交流、推广改革经验 ,曾多次召开座谈会。1950年召开的新年座谈会 ,邀请戏改中有成就的编剧 、导演和演员刘小楼、白云峰、孙鹤琴、石少亭、李铁英、赵万鹏、金宝环、小麟童等参加,畅谈戏改的体会与感想。何迟代表协会发出“ 为人民服务,建立新思想,大力排演新戏”的号召。
  协会还曾举办演员学习班和组织新戏演出活动,并创编了戏剧刊物《新戏曲》。
  1950年3月天津市文化事业管理局成立后,该协会解体。
  三、天津市戏曲改进工作委员会
  天津市戏曲改进工作委员会于1952年5月成立,是由新文艺工作者、戏曲专家、戏曲艺人组成的戏曲研究兼行政指导的戏曲工作机构。主任委员华粹深,副主任委员鲁扬、白云峰;委员21人。该会设编审组和资料组,分别负责剧目编审和资料征集工作 。1956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成立后,该会撤销。
  四、天津市戏剧家协会(原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分会成立于1956年9月。主席王雪波,副主席何迟、韩俊卿、杨宝森;鲁扬任秘书长。协会是全市戏剧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群众团体。
  协会的宗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和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团结、鼓励全市戏剧工作者加强艺术实践,勇于革新创造,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戏剧艺术,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而努力。
  协会成立后,以组织剧本创作为中心,多次组织剧作者参观、学习和讨论剧本,以此促进创作活动的开展。还曾举办演员学习班 ,配合文化主管部门举办戏剧汇演、剧目展览演出和组织经验交流等。
  协会建立初期有会员170余人,至1995年已发展到900人。
  协会理事会经过3次换届改选。1981年1月第二届选举王雪波为主席。1988年11月第三届选举王雪波为名誉主席,赵路为主席。1995年5月第四届选举高长德为主席。历届当选理事有丁至云、马超、马淑华、孔祥玉、王立军、方沉、许瑞生、刘青、杨荣环、杨乃彭、李启厚、赵路 、赵大民、赵风、高长德、康万生、董文华、路希、颜美怡等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