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
4月16日—5月6日 根据天津市革命委员会领导的指示 ,市影剧公司革委会派出电影小分队 ,分赴河北省沧州 、衡水、保定、邢台、石家庄、邯郸地区和天津的治理海河工地进行慰问映出,放映“ 样板戏 ”影片《 智取威虎山 》、《红灯记》、《 红色娘子军 》和纪录片《红旗渠》等,共放映31场。
6月22日 经天津市文化局革委会批准,天津市影剧公司改名“天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7月15—25日 天津市举行工农兵文艺创作会演。各区、局和驻津部队共251个基层单位的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 ,共演出19场,近300多个文艺节目。
7月 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后公布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纪要》 ,成为当时文化工作的指导文件。天津市文化系统传达了文件精神,一些艺术院团据此开展创作与演出活动。
9月6日 天津市建立电影审查小组,对市电影公司库存的“文化大革命”前发行、放映过的部分影片进行有领导、有计划、有重点的审查。审查小组由市革委会主管文教工作的王曼恬任组长。(到年底,共审查15部,同意作“内部映出”两部,即:《革命医生》、《伟大的公民》,均为苏联片。)
1972年
5月1日 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天津市京剧团演出自编现代题材剧目《芦花淀》,天津市评剧团演出新编现代戏《青龙潭》,红灯记剧组演出《杜鹃山》。
5月19日 天津市电影审查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影片审查问题。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决定:1、今后审片,以审查科教片、美术片为主,其次审查部分国产故事片;2、内部放映封存影片,均应经审查小组批准。
5月—6月21日 天津市革委会文教组组织开展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活动。市文化局革委会举办天津市工农兵文艺创作会演和摄影、美术展览;全市电影院上映革命现代京剧影片《海港》、《龙江颂》,舞剧影片《红色娘子军》等。
9月 天津市戏曲学校恢复建制。原调到天津“五七”艺校(1970年 ,天津音乐学院改称“天津‘五七’艺术学校”)戏剧连的部分教师调回该校。(同年,该校重新开设评剧和河北梆子表演及伴奏专业,并招生开班。)
12月 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召开天津市街道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河西区图书馆介绍了举办街道图书馆管理员业务培训班、积极推动街道图书馆工作和实现街道图书馆馆网化的经验。
是年 天津杨柳青画社的新年画《硕果满园》、《巧手织出春光来》被选入人民大会堂天津厅陈列。
1973年
1月 新年期间,天津的戏剧表演团体均上演现代题材剧目 :天津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出《半篮花生》、《一副安全带》、《风云会》、《一丝之差》、《痛说革命家史》;《海港》剧组演出《艳阳天》;天津市评剧团演出《追报表》、《返青记》等。
2月24日 天津市职工文艺会演开幕 。会演在第一工人文化宫、第二工人文化宫两处进行。市革委会部分领导人和工农兵代表2000多人参加开幕式。会演中,塘沽区的小歌剧《风格》、一机局的话剧《 一丝之差 》、铁三院的相声《坦赞公路传友谊》、建材局的京东大鼓《千里送草药》、卫生局的舞蹈《苍山雨歌》、河西区的舞蹈《送货下山乡》等,受到好评。
3月15日—5月15日 天津市工艺美术设计院在市群艺馆展览馆举办“天津工艺美术设计展览”。日用工艺美术、现代工艺、实用绘画、室内装饰、陶瓷、装潢设计、染织美术、写生习作等900余件作品参展,观众15万人次。
5月24日 天津市电影审查小组审查同意国产故事影片《小兵张嘎》、《鸡毛信》可恢复上映。
9月1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变更行政区划的决定,河北省天津专区所辖蓟县、宝坻县、静海县、武清县、宁河县划归天津市管辖。经河北省天津专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与天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商定 ,上述5县各种类型的电影放映单位 ,自9月份起改由天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供应影片。
11月17—30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光辉题词10周年,天津市影院上映《战海河》、《河北人民抗洪斗争》等纪录影片。
12月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首届农民画展,展出4郊、5县农民业余创作的作品百余件。
1974年
1月 天津市科技新闻电影摄制组成立。
1月18日—2月18日 天津市文化局革委会组成的演出代表团(包括话剧《风华正茂》,京剧《芦花淀》,河北梆子《渡口》、《让房》,评剧《破雾扬帆》等剧目)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华北地区文艺调演”。
2月 天津市文化局举办“天津市农民文艺会演”,分别在蓟县、宝坻县、静海县、宁河县、武清县演出。
3月27日 天津市第17届职工业余文艺会演在第一工人文化宫开幕 。本届会演涌现出一机局钢锉厂青年工人关牧村的女声独唱《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优秀歌曲。(1951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一届的会演活动,在1966—1973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4年起恢复举办。)
6月 江青带领“评法批儒”和“样板戏”两个写作班子来到天津市宝坻县林亭口公社小靳庄 ,吹捧被评为宝坻县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的“小靳庄社员政治文化夜校”,宣布小靳庄为江青的“点”。鼓动农民大唱样板戏、写诗、画画,编造出“小靳庄十件新事”,作为“经验”、“样版”推向全国。
6月 天津市文化局革命委员会作出决定:“海港剧组”改名为“天津市京剧二团”,“红灯记剧组”改名为“天津市京剧三团”。
9月24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 ,天津市电影院开始上映新摄制的《南征北战》(新版)、《闪闪的红星》等故事片和《成昆铁路》等纪录片。
1975年
6月14日 天津市文化局革委会召开全市街道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区、街文化工作干部和图书馆(站)工作人员400余人参加。
7月1—31日 天津市文化局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农代会联合举办“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影片汇映,放映《大寨红旗》、《大寨田》、《昔阳盛开大寨花》、《大庆红旗》等纪录影片,共放映2024场。
7月20日 香港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摄制的大型彩色纪录片《万紫千红》在天津市电影院上映 。这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第一次上映的香港影片。
8月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与天津工艺美术研究所联合举办“天津工艺品展览” 、“天津美术作品展览”、“工艺美术展览”、“现代国画展览”、“现代书法、绘画、篆刻展览”和“汉字形体发展史展览”。
8月 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分出,实行独立建制。
8月 应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之邀,天津市杂技团组成“中国天津杂技艺术友好访问团”出访北欧5国。王少杰、王桂花、王世安等演出杂技魔术节目,受到到访国政府和观众的好评。芬兰总理凯约·利纳玛和国防部长,挪威首相、国际大臣、文化大臣,丹麦女王玛尔格雷二世,冰岛总理克里斯蒂安·埃尔亚恩及其夫人、政府总理、外交部长,瑞典首相等观看演出并接见了访问团成员。
10月 周恩来总理在重病住院期间提出“要尽快地把全国善本书总目编出来。”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在全国善本书编目总编室的指导下,将馆藏善本书重新进行了鉴定和分编工作。
是年 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后,天津市文化系统开始了创作、演出等项业务活动。如: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画展”和在郊区组织“现代版画小型巡回展览”等 ;专业戏剧表演团体创作演出《 风雪采油工 》(河北梆子) ,《鸿雁高飞》(舞蹈),《麦场风波》、《长鸣岭》(评剧)等剧目。
1976年
4月5日(戊辰清明节) 天津文艺工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 ,成群结队聚集到市中心广场和烈士陵园 ,深切悼念周总理 ,怒斥“ 四人帮”的罪行。
4月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编辑的《天津演唱》、《天津歌声》月刊恢复出版。
5月27日 为纪念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表34周年 ,天津市一些剧团演出一批新编剧目 ,如 :《 红枫岭 》(市京剧团),《 金鸡长鸣 》、《山村红医》(京剧二团),《炉前激战》、《海霞嫂》(京剧三团),《百花峪》、《支农赞》(市评剧团),《刍鹰》、《送良种》(武清县河北梆子剧团),《战鼓催春》(静海县京剧团)等。
7月1日 天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开始执行文化部、财政部颁发的《改变电影发行体制实施办法》。即:改变以前电影拷贝由中国电影公司统一定购,分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影发行公司代理发行的办法。以后凡在全国上映的影片,天津发行的拷贝由天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自行订购,自主发行。
7月28日 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天津 。震后 ,市新闻电影摄制组组成6个摄制小组赴市内各区及宝坻县抢拍震损资料,共拍摄胶片4000多米。
8月 7月28日发生的地震,天津大部分影院、剧场均有不同程度损坏。全市电影放映和戏曲演出活动暂停。
9月2日 天津市文化局革委会发出的《关于抗震期间开展电影放映活动的通知》,要求凡适合映出的放映单位,待震情解除后……组织开展露天放映活动。
9月 毛泽东主席于9日逝世后,天津市新闻电影摄制组拍摄了纪录片《毛泽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0月22日 天津文化艺术界集会游行,庆祝党中央粉粹“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声讨“四人帮”及其在天津的代理人的罪行。
12月24日 大型彩色纪录影片《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在全市电影院上映。各界群众怀着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这部电影。
12月31日 市属艺术院团为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83周年,举行盛大演出活动。演出的剧目有京剧《苗岭风云》、《万水千山》等。
1977年
1月8日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天津市隆重上映大型彩色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天津市人民图书馆举办“纪念敬爱的周总理图片、文献资料展览”和“周总理生平报告会”等活动。
2月16日 《天津日报》发表的题为《 打倒“四人帮”,革命文艺得解放 》一文称 :在“学习文件抓好纲,深入揭批‘四人帮’”的高潮中 ,本市春节文艺舞台呈现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 演出活动中出现一批新排练或恢复上演的剧目 。 如京剧《 六号门 》,河北梆子《 园丁之歌》、《槐树庄》、《长征路上》、《四姐妹报喜》等。
4月 为庆祝《 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出版 ,市文化局革委会于15日召开座谈会;市人民图书馆举办有关毛泽东主席著作的图书展览和报告会,编印了关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大事年表、人物典故和名词解释等资料。
4月20日 北京故宫博物院拨交天津市人民图书馆一批线装图书,共94部3544册。
5月2日 天津歌舞团一行60人由团长孙福田率领赴日本访问演出(历时两个月)。
5月21日 天津市文化局革委会召开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5周年座谈会 。参加会议的文化系统各单位负责人、编创人员、老艺人和青年文艺工作者踊跃发言,揭发批判“四人帮”篡改毛泽东文艺思想、推行修正主义路线、阴谋利用文艺搞篡党夺权的罪行,决心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做出新的贡献。
5月22日 天津市革命委员会文教组 、财贸组转发市文化局、市财政局拟订的天津市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的《关于贯彻国务院37号文件有关事项的说明和规定》。对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变后在影片发行和放映管理方面的有关事项作出了规定。
5月23日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35周年 ,市属戏剧表演团体演出京剧《六号门》、《万水千山》、《枫树湾》,评剧《刘胡兰》、《洪湖赤卫队》,河北梆子《三世仇》、《回天图》等。
5—6月 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将1921—1923年天津《益世报》陆续刊载的周恩来在欧洲勤工俭学期间寄回的通讯文章加以复制、编辑、整理,并精装成册,定名《周恩来旅欧文献集》。此书除供该馆基藏和社会科学部内部查阅外,分送给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各一册。
9月8日 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一周年,天津市革命委员会主办文艺演出大会 ,演出歌颂和缅怀毛泽东主席的音乐 、舞蹈、诗歌、曲艺等节目。其中有天津市京剧二团演出的《蝶恋花》,京剧三团演出的《骄杨颂》等。其间,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举办“毛泽东主席纪念展览”。
是年 天津市文化局革委会在南郊区、静海县举办农民画展,展出150多件作品。
1978年
3月3日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80周年,市人民图书馆将《周恩来同志旅欧文集》提供展阅;市历史博物馆举办“周恩来纪念展览”;市属戏剧院团演出《八一风暴》(京剧)、《山川如画忆丹心》(河北梆子)、《庆胜利思亲人》(评剧清唱)等剧目。
3月15日—4月15日 为配合即将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 ,使科教电影更好地服务于正在全国兴起的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群众运动 ,文化部、教育部、全国科协联合举办“全国科学教育电影汇映”。天津市上映北京科影、上海科影、长影、珠影、西影、峨影、农影、新影等制片厂摄制的科教片共113部。
4月6日 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恢复建制(地址仍在南开区东门里文庙内)。
4月24日 天津市文化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公共文化场所治安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内容共10条。
6月 中共天津市委决定,撤销“天津市文化局革命委员会”,恢复“天津市文化局”名称和机构。
8月 天津杨柳青画店与“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联合在四川成都举办“天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展览”,展出作品146件。
9月12日 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批准一批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礼堂(共10个)对外开放 ,演出戏剧和放映电影 ,以满足广大群众看戏、看电影的需求。
10月1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9周年,天津市文化局与中国美协天津分会联合举办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展出美术作品274件。展后从中选出部分作品参加全国美展。
10月10日 天津市歌舞团、话剧团分别召开大会,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的曹火星、肖云翔等19人和因“黑戏”受迫害的李启厚、尹舒坤等16人平反。
10月17日—11月23日 天津市文化局举办首次天津市青少年演员基本功汇报演出,话剧、京剧、评剧、河北梆子、音乐、舞蹈及曲艺演员共800人参加。共演出15场、146个节目。
11月21日 天津市文化局党委召开文化系统落实政策大会 ,为1968年2月“四人帮”强加给天津市文艺界的所谓“黑会”、“黑戏”两大冤案和受迫害的方纪 、孙振、王昌定等131人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致死的老艺人韩俊卿、小盛春、王庾生、杨宝忠、陈亚南等10人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同时,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诬为“曹肖韩宗派集团”的天津人民歌舞剧院院长曹火星、副院长肖云翔、乐团团长韩孟震,被诬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天津市人民图书馆馆长黄钰生,著名曲艺演员李润杰平反和恢复名誉。
12月26日—1979年1月2日 为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85周年,文化部举办“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电影周”。天津市上映纪录片《毛主席和我们心连心》、《韶山》、《领袖和我们同劳动》、《毛主席在中南海住过的地方》、《毛主席视察人民公社》、《红军不怕远征难》、《首都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84周年文艺晚会》,舞台艺术片《 蝶恋花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故事片《枯木逢春》、《南征北战》、《战上海》、《暴风骤雨》等。共放映1307场,观众1147000人次。
12月 天津市文化局舞台技术研究室成立。
是年 天津市话剧团排演航鹰等创作的话剧《婚礼》。这是粉碎“四人帮”后天津上演的第一部反映与“四人帮”作斗争的剧目。
1979年
1月8日 天津市京剧三团演出反映以1976年4月清明节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总理 ,并向“ 四人帮 ”作斗争为题材的新编现代戏《清明雨》。
1月25日 天津杨柳青画社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展览”开幕,展出作品165件。(展后从中选出33件参加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主办的“中国民间年画展览”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巡回展出。)
同日 为配合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天津市电影院上映美国故事片《 摩登时代 》、《 未来世界 》、《车队》,纪录片《最后的野生动物》、《潜流》。
1月28日 天津市文化局举办的“ 1979年春节文艺演出 ”开始。( 其间 ,有近60出被“四人帮”禁演的传统剧目如《五彩轿》 、《合凤裙》、《杜十娘》、《茶瓶计》、《红娘》、《大·探·二》等恢复上演。)
1月 天津市人民图书馆于1977年复制整理成册的《周恩来旅欧文献集》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以复制体重新拼版加封面设计,于1979年1月出版,定名《周恩来旅欧通信》。
2月15日 天津新闻电影摄制组改名“天津市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3月5日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总理为人民,人民爱总理”摄影展览开幕。
3月9日 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决定,市文化局将所属出版社、印刷厂、新华书店、印刷物资站交归新成立的天津市出版局领导。
3月21日 天津市图书馆学会成立。
4月 由天津市人民图书馆主持的编制《天津地方史资料联合目录》座谈会召开 。天津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师范大学、市历史博物馆、市档案馆、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市政协文史办公室、市委党校图书馆等单位的负责人参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沈其鹏到会讲话。
5月4—10日 根据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的部署,共青团天津市委、市文化局举办“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电影周”。全市上映故事片《青春之歌》、《大浪淘沙》、《雷锋之歌》,纪录片《划破黑暗的曙光》等。
6月8日 天津市人民图书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社接纳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的储藏图书馆。
7月 天津市文化局戏曲研究室恢复建制,改名“戏剧研究室”。
8月18日 天津市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 婚礼 》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剧目赴北京演出 , 受到文艺界和观众的好评。(后此剧被拍摄成电影在全国发行放映。)
8月21日 “京、津、沪职工美术展览”在天津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开幕。
9月 天津市人民图书馆于1977年复制整理成册的《周恩来旅欧文献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该书增加出版说明并经出版社和有关方面收集补充了相关的内容,定名《周恩来同志旅欧文集》。
9月 天津市话剧团、天津市歌舞团分别恢复“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歌舞剧院”名称和建制。
9月 天津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孔雀恋歌》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 ,受到舞蹈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后此剧赴北京和全国各地公演200余场。)
10月1日 天津市文化局举办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开始。(其间,共有8个剧种演出剧目24台。)
10月1—15日 文化部举办“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新片展览 ” 。天津市上映第一批故事片《从奴隶到将军》、《傲蕾·一兰》、《曙光》等12部,纪录片《光明的中国》、《蓝天抒情》,美术片《阿凡提的故事》、《哪叱闹海》,科教片《古都北京》等。
10 月 中国摄影家协会天津分会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天津市摄影艺术展览”。
12月 由原和平、红桥、南开、河东、河西5个区曲艺杂技团、队的主要演员组建成“天津实验曲艺杂技团”,归和平区领导 。设曲艺、书曲、相声、杂技4个队。
年初 中共天津市委按照中央文件精神,重新审议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的问题,对何迟、鲍昌等文艺界错划成“右派”的人员,予以改正。
1980年
1月1—7日 文化部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第二批献礼影片展览”,天津市上映故事片《李四光》、《小字辈》等7部,美术片《刺猬背西瓜》等2部,纪录片《新起点》等5部,科教片《长江》等6部。
1月17日 天津市文化局在中国大戏院召开大会,奖励一批向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的优秀节目。有11个剧目获剧本创作奖 ,其中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唐人街上的传说》、《婚礼》获创作和演出一等奖。
1月 “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联展”在天津、苏州、潍坊三地展出 。(后参加中国展览公司主办的年画展览,分赴英国、马耳他、法国、日本展出。)
2月17日 经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批准恢复建制的天津市越剧团,新排《文成公主》开始上演。
2月20日—3月2日 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长会议 。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张映雪等5人出席。
2月 天津市文化局召开各艺术院团编导人员座谈会,传达全国剧本创作座谈会精神和中宣部部长胡耀邦在会上的讲话 。(全国剧本创作座谈会曾就话剧、电影如《骗子》、《在社会的档案里》、《女贼》等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中国文联主席周扬、副主席夏衍讲了话。)
3月8—14日 全国妇联、文化部举办“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70周年电影周”,天津市上映故事片《柳暗花明》、《黑面人》、《排球之花》、《乘风破浪》,纪录片《为了孩子》、《漓江画童》等。
3月19日 华北地区公共图书馆协作委员会在津召开成立会议 ,首都图书馆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馆长出席。会议通过协商确定:首都图书馆为主任委员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为副主任委员馆。协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天津市人民图书馆。
3月 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恢复建制。设“一团”和“小百花剧团”两个表演团体。
4月22日 为纪念列宁诞辰110周年,根据文化部电影局的安排,天津市上映苏联故事片《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和国产故事片《以革命的名义》等。
5月8日 天津市文化局在静海县召开文化工作会议,传达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长会议精神,全市各区、县文化局负责人出席。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刘刚、宣传部副部长牟闵到会讲话。
5月10日 为配合中央举行的刘少奇同志追悼会,根据中国电影公司通知,天津市上映大型彩色文献纪录片《少奇同志,人民怀念你!》。
5月 天津市文化局举办“戏曲推陈出新剧目展览演出”。参加展演的6个剧团共演出13个剧目。
5 月 中国摄影家协会天津分会举办“刘少奇同志生平摄影展览”。
9月6日 天津市第二届“ 津门曲荟 ”在长城戏院开幕 。(本次“ 曲荟 ”共演出12场 ,12个曲种共67个曲目。其中新创编的现代题材曲目占60%。)
9月22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以津政发(1980)56号文件《 批转市文化局、财政局关于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9月29日 天津市京剧团一行65人,启程赴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三国进行访问演出 。该团由市文化局局长张映雪任团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牟闵任副团长,市京剧团团长谢国祥任艺术指导;所带剧目有《秋江》、《雁荡山》、《盗仙草》、《挡马》、《三岔口》。
9月 天津评剧院恢复原建制,设两个演出团和舞台美术工作室。
11月4—13日 “天津市工艺美术品展览”在美国纽约举办。其间共有1000余件展品售出,成交额近百万美元。
11月20日 天津市人民政府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天津市文化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电影放映机销售管理和严格新建放映单位审核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区、县文化主管部门和电影管理部门加强电影事业发展建设的统筹安排。凡未列入放映网发展计划的单位,不得供应放映设备;不是国家供应的放映设备,不予登记;未经批准登记的单位,不得供应影片。
11月24日 日本《屈原》戏剧演出访华团在第一工人文化宫演出。该剧由河原崎长十郎导演并主演。
11月 《曲艺》编辑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举办的全国优秀短篇作品评奖活动揭晓。天津市有8个曲目获奖。
12月 天津科教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科教纪录片《杨柳青年画》(2本)。片中介绍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历史 、制作技艺及传统和现代作品。该片经电影局审查通过向全国发行。
12月 为配合特别法庭对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 ,揭露其反革命罪行 ,天津市电影院上映《 元帅之死 》、《枫》及《 神圣的使命》、《生活的颤音》、《怒吼吧,黄河》、《春雨潇潇》、《泪痕》、《巴山夜雨》、《第十个弹孔》、《幽灵》、《丹心谱》等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