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建设--张立昌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在实践中养成和提高。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发展,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实践是道德培养的沃土,也是道德提高的根本途径。注重在实践中培育思想道德,一是要在追求远大理想中升华。理想是道德实践的航标,目标远大才能品格高尚。我们只有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结合起来,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全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知荣明耻、明节守志。二是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培养。道德的养成与提高,固然表现在事关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但就每一个公民而言,则更多地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立大志、做小事,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服务社会中领悟崇高,在相互交往中感受真情,在社会和谐中体验幸福,扎扎实实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三是要在志愿活动中陶冶。知荣明耻应该是公民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群众中有很多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有许多影响广泛的志愿活动,要利用志愿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渐次积累、陶冶提高。这些年,天津市民自发开展了诸如“治理不文明万人行动”、“爱心银行”、“大学生公德宣传行动”等志愿活动,通过提出环保建议、治理陋习、维护公德等,把崇高思想品德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变成千百万人的共同行动,有力促进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四是要在文明创建中提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大创举,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文明创建活动的优势,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纳入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测评标准,贯穿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覆盖城乡基层,遍及各个行业,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形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事关国家兴旺、民族振兴和事业发展。百年大计,含糊不得。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是,它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而是通过教育来影响和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引导人们遵守道德准则。因此,必须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