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切实保护文化遗产展示天津农村民间艺术
    本市第一届“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暨“第四届农民艺术节”开幕式,6月10上午在天津博物馆举行。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胜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海潮,市政协副主席叶厚荣出席开幕式。市有关委局、各区县文化部门,全市博物馆、文化馆负责同志及市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代表、少数民族师生代表共200多人参加开幕式。副市长张俊芳讲话并宣布开幕。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市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日前,有6家单位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达到15家,杨柳青木版年画等7个项目选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开幕式上,市文化局负责同志宣布了本市经国务院批准核定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市领导向天妃宫遗址等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颁牌。
  张俊芳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第一届“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和农民艺术节的举办表示祝贺,向本市进入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单位和进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表示祝贺,向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表示感谢。
  她说,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10日为“文化遗产日”,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振奋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年来,在全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许多文物史迹得到有效保护,许多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得到抢救,大量珍贵的艺术资源得以保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张俊芳指出,举办天津市第一届“中国文化遗产日”庆祝活动暨第四届农民艺术节,是展示我市先进文化建设成就,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通过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保护成就和农村文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她希望农民艺术节要坚持立足基层、服务农民,贴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突出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创新内容和形式,办出品位、办出影响,打造品牌,使艺术节真正成为农民的节日,农村文化的盛会。
  开幕式后,市领导与各界群众一同参观了展览,观看了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宝坻区及蓟县皮影、北辰区泥塑、大港区剪纸等项目的演示。
  又讯在本届“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中,市文化局精心组织了多项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农村民间艺术保护成果展》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该展览精选了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农村民间艺术的33个项目、500余件展品,辅之精美的图片和精彩的现场演示。《走进世界遗产》图片展,展示了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32处遗产。第四届农民艺术节将历时3个月,农民小品比赛、小戏展演、民间花会表演、歌手大赛、优秀节目展演将陆续闪亮登场,充分展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姿多彩,农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006.6.10
                                     (新闻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