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曲动乐心”全国曲艺周6月来津看“传奇”

 
 

  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版块主场活动——全国曲艺周新闻发布会现场,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铿锵有力地说道:“曲艺艺术在其他城市是故事,在天津就是传奇!”这是天津曲艺大码头的魅力,也是全国曲艺周落户天津的原因。
  “小热昏、绍兴摊簧、金华道情、唱新闻、南京白局、达斡尔族乌钦、盘索里、凉州贤孝……”这些名字大家知道多少?这些新奇、古怪的称号大多带有鲜明地域特色。其实,它们都是各地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127个大项, 涉及193个保护单位、151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月7日至14日期间,由文化和旅游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艺术司、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承办的全国曲艺周在天津举办,大家将有幸看到包括这些非遗项目在内的全国目前所有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的表演。
  全国曲艺周启动仪式:6月8日晚,在中华剧院(天津市河西区隆昌路与平江道交口处)举办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国非遗曲艺周开幕演出。启动仪式以 “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为主题,仪式后的开幕演出将邀请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师带徒方式,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精华部分登台演出,展示近年来曲艺类非遗保护成果。
  全国非遗曲艺项目保护成果展:6月9日至13日在天津美术馆展出, 展期5天。主展区包括地方传承、学研文献、天津观察和视听体验四个单元,通过图文、视频资料、多媒体体验等方式,关注非遗工作中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融合推动、学术研究等层面,突出成果汇集、层次展示。同时,每天上下午各推出一场公益性曲艺项目“对话”活动,以讲演结合的方式,由专家与传承人现场交流。
  全国非遗曲艺周驻场演出:6月9日至13日,在天津市群星剧院和天津市河西区文化中心连续举办曲艺非遗系列演出。演出总场次共20场次,每个演出场地每天两场演出(下午2:00、晚上7:00各一场),每场时长约120分钟。演出分说书类、唱曲类及谐趣类三种表演形式。 说书类演出每场5至6个节目、每个节目时长为20至25分钟, 唱曲类和谐趣类演出每场8至10个节目、 每个节目时长10至15分钟。 参演节目包括传统、改编、新编等类型,以传统节目为主,形式典范,内容健康。
  百场曲艺进社区、 进校园展演讲座活动:6月8日至11日, 将参加展演的人员组合编排成非遗曲艺小分队,分赴全市16个区的社区(村)、企业、校园、军营、公共场所等开展演出讲座活动,推动曲艺展演进基层。每场演出安排4至5个不同形式的曲艺节目,演出总时长约70分钟。
  京津冀相声专场演出: 6月13日在西岸相声剧场举办一场京津冀相声专场演出,向来宾展示京津冀相声文化。
  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签约:为促进京津冀地区非遗曲艺人才的培养, 推进三地交流合作, 将利用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的科研教育资源,6月7日下午,在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邀请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文化部门负责同志签订《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合作协议》。
  非遗传承人交流调研:6月9日至13日期间,组织当天没有演出任务的非遗曲艺传承人赴天津市非遗项目集中的古文化街以及重点文化设施等区域调研,与当地年画等项目传承人进行交流,鼓励新作品创作。
  交流座谈会:6月10日至12日上午, 分别召开专家座谈会、保护机构座谈会和传承人座谈会,邀请各省市保护机构代表、传承人代表参会。
  总结座谈会:6月14日,举办全国非遗曲艺周总结座谈会,邀请专家、 各省(区、市)非遗保护工作者、参演传承人代表参会。专家就全国非遗曲艺周进行学术总结,非遗保护工作者开展保护工作座谈。

 
 


                               2018.05.29
                            (新闻来源: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