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天津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出台
绘制改革蓝图 打造文化强市

 
 

  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卡”项目,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乡15分钟文化服务圈,力争实现城市社区及乡村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陆续制作播出一批优秀影视剧和纪录片,做大做强戏剧、曲艺等天津优秀传统艺术门类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着力建设“津云”大数据平台
  继续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建立跨区域合作会商机制,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
  日前,本市编制出台了《天津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绘制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改革的蓝图路径。《纲要》中提出,要把服务群众和引导群众结合,推进文化惠民;精品创作和文化传承并重,培育文艺高峰;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提高城市影响力;将地域特色和协同发展统一,实现优势互补。
  “十三五”期间,本市将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卡”项目,不断拓展受众覆盖面,做大做强文化惠民演出联盟,继续开展文化惠民季,组织“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海河情”慰问演出、文化进万家、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区等活动。制定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和规范标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乡15分钟文化服务圈,“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城市社区及乡村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公共文化服务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在文艺创作方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力争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努力铸就天津文艺新高峰。“十三五”期间, 将陆续制作播出电视连续剧《换了人间》和电视纪录片《有个学校叫南开》 《赶大营》等一批优秀影视剧和纪录片。 着力构建完善的文化传承和创新体系,做大做强戏剧、 曲艺等天津优秀传统艺术门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青年戏曲编导人才孵化等戏曲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戏曲“像音像”工程,进一步振兴“津派”戏曲艺术。开展天津市文化资源普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和教育基地作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成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方面,以全市主要媒体为龙头,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 渠道、平台、 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建设以云、网、端三个层面为基础架构的“新闻+政务+管理+服务”宣传服务管理“津云”大数据平台。今年3月份,“津云”大数据平台中央厨房项目上线试运行,初步建成全新中央厨房业务管理平台、全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和“津云”APP,后期,“津云”将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成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技术平台、共享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天津城市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在地域合作上,继续加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建立跨区域合作会商机制, 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加强京津冀特色文化资源统筹共享,推动建立公共文化资源库。发挥京津冀图书馆联盟、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联盟作用,健全京津冀群众艺术馆合作机制。实施京津冀演艺共享工程,组建京津冀演艺联盟,促进作品创作、演出营销和人才交流。推动建立京津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打造京津冀长城、运河文化遗产长廊,加强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流。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三地交流合作,实现京津冀特色发展、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2017.08.11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