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本市55个“非遗”项目14位传承人悉数亮相
“非遗”新作品扮美生活

 
 

  记者昨日从市文广局获悉,由市文广局与河东区政府共同主办,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非遗与生活新作品双年展”将于6月22日在河东区棉三创意产业园向公众开放。 此次展览以“寻匠取法”为主题,搭建艺术对话空间,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传承水平,增强“非遗”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引领项目融入当代生活。
  届时,来自本市55个“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10项),2个大学传承人研培计划成果项目,大学合作创新设计成果和甘南、长春文化合作城市的近千作品参展(其中精品329件);本市的14位传承人和来自北京、浙江、江西、 山西、四川的8位青年艺术家,10位青年手作技艺传习者,共同现场互动。主办方也表示,希望从阐发文化精髓、启发教育传承、加强保护手段、示范艺术创新、推动融入生活的角度,通过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提升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创造力,增加“非遗”在群众中的文化认同,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不同的展览传播手段和协调联动方式,将2017年天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办成多维的艺术对话与试验空间,提高传承水平,增强“非遗”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的“非遗”保护。
  展览共分为地方传承、 示范融合、特邀观察和学研创作四个单元。在地方传承单元, 将汇集天津市四批“非遗”名录成果, 突出地源文化特色; 示范融合单元以艺术空间的构建,推出创新产品,提示品牌意识,引起“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思考;特邀观察单元约请北京、浙江、江西、山西、四川及本市深耕民艺的青年艺术家,解读材料、工艺,彰显匠艺初心;学研创作单元则将集中展示天津美院“‘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训计划成果展”。
  此外,在开幕式表演上,大六分村登杆圣会(静海区)、汉沽飞镲(滨海新区)、金狮大轿(河北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河西区、南开大学)、拦手门武术(河东区)、长乐老高跷(津南区)等项目还将进行现场表演, 为市民生动呈现“非遗”的传统魅力。 天津美院与老美华还将联合举办设计成果——“纤丝不限”服装发布活动。在主场展览中,还将推出“静心手作一小时”活动,即每隔一小时,推出一场公益性的手作传习项目。

 
 


                        2017.06.14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