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天津市政府日前正式公布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93个项目入选,其中新增项目76项,扩展项目17项。
天津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评审工作于2016年3月启动, 各区及市直属单位共申报非遗项目176个, 申报数量为历届之最。专家评审委员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立足项目的核心价值、影响力和代表性,最终提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经社会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成员单位一致同意后,于今年3月报市政府批准、公布。
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涵盖范围广。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9大门类,共93项,分别是:民间文学4项、传统音乐4项、传统舞蹈5项、传统戏剧2项、曲艺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2项,传统美术15项、传统技艺32项、传统医药14项。
二是项目价值高。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立足天津地域文化特点,挖掘整理了一批特色文化项目,如古籍修复技艺、姜子牙的传说、天津木偶戏、联升斋刺绣、津派花丝镶嵌、达仁堂牛黄清心丸制作技艺、穆氏花毽、静海迷踪拳等,这些项目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鲜活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和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是保护任务艰巨。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公布后,我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达到历史之最,非遗保护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特别是部分项目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传承发展后劲不足、生存濒危等问题,我们将结合非遗保护条例的制定推进制度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使非遗焕发新的活力,实现广泛传承传播。
目前正值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直属保护单位、研培计划参与高校等将组织开展近百项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其中将对新公布的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重点宣传,“非遗与生活”新作品双年展、“运河记忆”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以及各区组织的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中都有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参与,从而营造非遗保护的浓厚氛围,提高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
同时,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保护理念,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措施,进一步做好非遗挖掘整理、记录保存、传承传播等工作,不断提升非遗保护管理水平,促进我市非遗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