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天津近百项活动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为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 营造非遗保护浓厚氛围。2017年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 围绕 “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主题,市、区文化主管部门、直属保护单位、研培计划参与高校等将组织开展近百项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银达子杯”京津冀河北梆子票友群英会、“非遗与生活”新作品双年展、“留住运河记忆、传承文化薪火”——运河记忆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星火梦·燎原情”京东大鼓传承基地师徒展演、天津工业大学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天津美术学院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展、传世记忆——濒危曲段抢救记录成果展播、河西区2017京津冀非遗项目邀请展、河东区“丝路匠人”—2017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系列展演活动、南开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非遗法宣传社区巡展, 滨海新区、和平区、河北区、 红桥区的非遗进校园展览展示展演活动、北辰区“指尖上的北辰”传统工艺作品展览、杨柳青画社“讲述年画、诠释匠心”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传统戏剧、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京万红药业百姓走进非遗活动等。此外,东丽区、武清区、静海区、宁河区、蓟州区都将开展系列活动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纵观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重文化惠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宣传正确的非遗理念,确保非遗工作始终在正确的理念下稳步开展。
  二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持续时间长,参与范围广。活动从5月初持续到6月底,跨度近两个月,市、区文化主管部门、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研培计划参与高校等都将广泛开展丰富的宣传展示活动,活动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活动形式涵盖静态展览、动态展示、 舞台演出、花会表演、互动体验、讲座、培训、论坛等,预计受益群众可达百万人次。
  三是创新宣传手段、丰富宣传内容,提升宣传活动效果。市文广局对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活动宣传与传播进行整体包装,除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传统媒体外,充分发挥新媒体,公交、地铁等车载媒体优势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各区、直属保护单位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非遗保护氛围。
  近年来,立足我市实际和项目特点,在非遗保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市政府5月31日印发公布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50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73项;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1名,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79人;国家级非遗保护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保护研究基地各1家,市级非遗保护示范基地20家。
  下一步,我们将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和市政府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为新契机,加快推进非遗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依法保护水平,不断创新保护方式,注重跨领域合作,构建具有天津特点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为建设文明幸福的现代化天津贡献力量。

 
 


                             2017.06.06
                      (新闻来源:天津市文广局社文处(非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