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中国博协民族博物馆专委会举办论坛研讨文创工作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中国博物馆协会民族博物馆专业会举办了 “民族博物馆与文创——中国民族与民族地区博物馆馆长论坛”,以笔谈的形式就民族类博物馆如何以文创工作为立足点,实现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履行博物馆社会功能及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等内容展开讨论。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和民族高校博物馆的馆长参与讨论。
  论坛上,馆长们从博物馆学、 民族学、传播学、营销学、法学等角度出发, 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分析目前民族博物馆开展文创工作所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困境,并对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方案。
  专委会常务副主任、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们发延指出, 目前民族博物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博物馆人要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以文创为契机,在民族博物馆与大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指出,博物馆实施文化创意的优势,在于博物馆不仅保存着传统的物像,而且珍存着传统的意义内涵。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馆长陈永耘提出, 民族博物馆要抓住“一带一路”契机,组成博物馆联盟,以丝路精品文物为依托,打造丝路品牌展览,打造丝路主题相关的系列文创产品。西北民族大学博物馆馆长赵学东分析民族博物馆文创开发工作起步迟缓的原因在于思想意识转变慢,资金支持力度弱,设计开发队伍建设跟不上,互联网营销技术手段不熟悉。云南丽江博物院院长牛增裕认为市(州)级博物馆开展文创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文创产品开发专项经费不足。
  馆长们还结合各自博物馆特色,以案例的方式分享了文创工作的先进经验。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介绍了甘肃省博物馆在文创产品授权方面的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吴伟峰介绍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通过“产学研”的方式,在文创工作领域所做的积极探索;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吴伟斌介绍了充分利用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平台,开发铜鼓系列、龙凤福系列、壮锦系列、瑶魅系列、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卡通形象系列、花山岩画系列等六大系列120余种,约7.5万件文创产品;黑龙江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陈玉芝、贵州民族博物馆副馆长曾玲、西藏自治区副馆长达珍也分别介绍了各自探索独具特色的文创发展之路的情况。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长谭士俊、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馆长董祖斌、上海纺织博物馆副馆长蒋昌宁分别从博物馆功能、博物馆教育、文创工作平台建设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文创工作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介绍了国外一些博物馆文创方面的特色。 (张斯齐)

 
 


                              2017.06.01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