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文惠联盟”演出引发购票热潮

 
 

  备受市民关注的2017年天津市文化惠民卡昨日开始新卡办理。同时,自昨日零时起,“文惠联盟”内的730场演出也陆续登录“天津演艺网”,受到观众热情欢迎。办卡现场秩序井然效率高
  2017年, 文惠卡发行量在原有10万张的基础上增发3.5万张,其中普通卡售价150元,政府补贴350元,面值500元; 金卡售价200元, 政府补贴400元,面值600元(除面值外无其他使用区别),并且首次启用先预约、再办卡的模式。2月28日, 2017年文惠卡预约开启, 3.5万个文惠卡办理名额平均分配在3月18日至3月27日之间,每天预约名额为3500个。短短几天,3.5万张文惠卡就全部预约完毕。
  昨天是新卡办理首日。上午9时许, 位于天津大剧院的办理地点正式“开门纳客”。为了方便市民,办卡流程简洁且细化:经工作人员核实“预约短信”后市民可陆续进场,领取“2017年天津市文化惠民卡申领单”,如实填写,持申领单、身份证原件、现金至办卡处,信息审核通过后办理文惠卡。现场设10个普通卡办理窗口,10个金卡办理窗口, 5个转卡办理窗口,5个售票窗口,1个特殊办理通道。如有学生卡转为普通卡的可在转卡区办理,若有信息修改可在特殊办理通道。 同时,为了及时给大家解疑答惑,还设置4个咨询处。现场办卡工作有条不紊。
  市民牛先生是文惠卡老用户了, 这次来是给自己的爱人和母亲办卡, 记者为牛先生办卡“计时”:进场,领表,填表,至办卡窗口,审核信息,付款,取卡……从牛先生进场,到拿到两张全新文惠卡,前后不到五分钟。牛先生高兴地说:“网上预约很方便,没想到办卡也这么快!”工作人员介绍,首日实际办卡人数为3431人。
  新戏上线引购票热潮
  2015年,天津文惠卡首发,在全国首创的“变补贴院团为补贴市民”政府文化惠民模式,受到广大市民和各界的点赞。
  2017年, 文惠卡使用范围更广, 市民持文惠卡将不仅可以观看国有院团演出, 还可以观看 “文惠联盟”内民营院团的演出和演出机构引进的外地优秀剧目。 3月18日零时起,舞剧《孔雀之冬》、话剧《大宅门》等新剧目相继在“天津演艺网”上线,受到市民热烈欢迎。
  据介绍, 18日零时就有一万人同时在线抢票。包括《又见炊烟·邓丽君经典演唱会》、 话剧《天下粮田》、儿童剧《甜心宝贝》等在内的3月份演出剧目中已有13部剧目售罄。
  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份, 联盟内所有演出单位剧目234部,演出场次730场。总览演出“大菜单”,730场演出汇聚中外名角佳作,包含京剧、评剧、 河北梆子、曲艺、话剧、杂技、歌舞、交响乐、儿童剧、相声等丰富的艺术种类。
  办卡务必带证件
  未成功预约仍有机会
  工作人员提示,预约成功的观众务必根据短信中的预约时间到天津大剧院(10号门)办卡,不得超期、错期、逾期,而且,因为现场办卡要使用读卡器读取身份证信息,所以观众一定要带身份证原件前往办理。若代办,还需代办人身份证原件。办卡现场只支持现金支付。
  同时,未成功预约的市民仍有办卡机会。为满足观众需求,天津演艺网现已建立长期预约制度,未成功预约的市民朋友可通过天津演艺网或线下25个网点再次预约办理文惠卡 。 若有上年度未充值而退下来的名额,或2017年预约但未成功办理的名额,将统一整理后,按照预约顺序办理文惠卡(以短信通知为准)。若没有名额或名额不足,以2018年文惠卡办理规则为准,为成功预约的市民朋友优先办理。

 
 


                        2017.03.19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