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本市召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传达学习中宣部会议精神,就推动全市文艺繁荣发展作出部署。会上,宣传文化单位负责同志和艺术家代表纷纷发言,总结一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收获与心得,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入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创文艺事业的新局面,进行了交流。与会的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创作生产出更多的艺术精品,为伟大祖国和美丽天津建设放歌。
关牧村:永远为人民歌唱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市音协主席、天津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关牧村说,如何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更好地发挥文艺的作用,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作为一名声乐演员,就是要永远为人民歌唱。
首先,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和施光南、晓光等艺术家去云贵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演出和采风。著名词作家晓光从当地风俗和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中受到启示,写出了《孔雀向往的地方》,施光南当即谱成了优美的曲子,让我演唱给当地的观众,受到了人们的由衷喜爱。因此,我真切地感受到,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了解人民;只有真正来源于人民生活的作品,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同时,还要做到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今年,是我从艺45周年,为此将在全国举办音乐会。我把音乐会第一站放在了天津。在设计这台音乐会时,我在音乐配器和舞台表现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目的就是要照顾到青年观众的欣赏习惯,照顾到当下人们的审美心理。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这说明有传承有创新的艺术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
文艺要健康发展下去,不能一味迎合市场、降格以求。当然,文艺也不能完全忽视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中的作用,但文艺绝不能完全市场化,要做到市场化、半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区分和统一。比如,我们天津市对群众走进剧场欣赏高雅艺术给予一定的补贴,就是很好的做法,让我们非常受鼓舞。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高雅艺术的推广,这些都是要强调非市场化的。只有这样,文艺事业才能全面健康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赵玫:让文学与人民心心相印
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玫对记者说,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让作家们无比振奋。此前,我曾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到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在那里,我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他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陪同下来到会场,与中外作家亲切握手、交谈,激动人心的场面,令人难忘。至今,我还记得总书记为河北省贾大山撰写的那篇感人至深的纪念文章。当年总书记还是县委书记时,就和作家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表现出他诚恳待人的人格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总书记不单单是在怀念一位作家,而是反复向我们强调了文学与人民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所以我认为,对于作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生活,倾听人民的心声。只有把大众的生存及喜怒哀乐真实地表现出来,文学才能和人民心心相印,也只有满怀深情地深入到民众之中,才能在写作中把握住当下社会生活的脉搏,为读者营造出美好的精神家园。
当下, 文学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挑战既来自于网络、传媒等“泛文化”的冲击,也来自于市场。一个作家怎样才能做到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既被大众喜爱,又能坚守文学的品格?在飞速发展的物质生活中,我以为应该谨防让经济成为支配心灵的力量,谨防由市场来决定人们精神价值的取向。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一定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要对自己有一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们会坚守理想主义精神,竭力将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表现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我们在写作中所呈现的,应当是一种积极向上、奋斗进取的精神,充满对变革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探索和研究。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永远为人民写作,为时代放歌。
贾广健:找到艺术创作最根本的源泉——生活
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 天津画院院长、 国家一级美术师贾广健说,1992年,我创作了中国画《秋籁无声》,获得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银奖。这件作品开启了我艺术创作道路的新起点。从那时起,我就坚持深入生活、观察自然,在生活中发现美,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去创造美。 沿着这条创作道路, 我推出的一些作品先后在全国美术大展上获奖。通过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我更明白,这些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找到了艺术创作最根本、最重要的源泉——生活;二是在作品产生和审美意境的把握上,不仅延续传承了国画的优秀传统,更通过对绘画语言的不断探索,找到了一种寄抒人们美好愿望、契合时代精神并被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一年来,通过不断学习和在实践中的感悟,我和天津画院的画家们对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和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去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览在天津成功举办。全市美术工作者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天津画院的画家们精心准备、潜心创作,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在此期间,天津画院与中国国家画院等共同举办了“中国梦·翰墨缘”五画院联展活动。这两个高水平的展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涌到天津,参观人数之多、评价水平之高,充分说明了好的艺术作品就会受到人民大众欢迎。
一年来,天津画院认真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写生采风和“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我们确定了20个社区、行政村作为基层联系点,开展画家进万家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大地行”采风创作活动。大家纷纷反映,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情感上与群众更亲了,在创作上与生活更贴近了,创作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
孟广禄:一个更加繁荣的文艺的春天必将到来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市文联副主席、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孟广禄说,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到,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总书记还特别引用了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当代文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天津市青年京剧团齐心协力, 发挥“一棵菜”的精神, 积极排演推出优秀剧目。去年,由我主演的新编历史京剧《钦差林则徐》,作为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大戏成功演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这部戏能够成功,既是我们珍视中国京剧文化积淀、 尊重艺术规律, 在先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结果,更是我们遵循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一次实际体现。
今年, 我和全团演职员一道, 以极大的热情再次投入到“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工程的演出录制工作中。为了给京剧艺术的传承提供范本和依据,给群众提供声像俱佳的欣赏剧目,推动京剧艺术的普及,“像音像” 录制的要求十分严苛。 全团演职员经常一天三班连续作战,有时更是连续录制到凌晨两点钟。一年来,我先后成功录制完成了《赤桑镇》《壮别》《遇皇后·打龙袍》等剧目。
从中央到天津,现在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我相信,一个更加繁荣的文艺的春天必将到来。身为一名京剧演员,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竭尽全力为振兴弘扬京剧艺术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籍薇: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要 “身入心入情入”
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市文联副主席、 天津市曲艺团国家一级演员籍薇说,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 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 扎根生活,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要做到“三入”——“身入”“心入”“情入”。不做无根漂泊的浮萍,要做植根深水的藕荷。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文艺工作者最大的幸福。
一年里,全市曲艺工作者充分发挥曲艺艺术轻骑兵的特点,广泛开展基层巡演活动,下农村、进社区、去校园、 到军营, 把喜闻乐见的曲艺节目送到了基层一线,送到了百姓家门口。在演出中,我们坚持不扰民、不给基层添负担,自己搭建简易的舞台,自己携带演出设备,实实在在地为民,认认真真地演出,数十场巡演赢得了观众开心的笑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
天津被誉为北方曲艺之乡,很多曲艺形式都是在天津形成和繁衍的。促进曲艺繁荣发展,让天津的曲艺事业长盛不衰,是全市每一个曲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在今年组织实施的天津市第十六届津门曲荟活动历时10天, 来自市曲艺团和社会曲艺团体以及业余演员、乐队500余人参加,老中青曲艺名家悉数登场,共为观众献上了25场演出,赢得了广泛好评。
11月, 我市将举办 “和平杯”首届全国曲艺票友邀请赛。这是一次全国曲艺票友的盛会,对于推动曲艺事业繁荣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倪祖铭:努力打造“高峰”作品
天津电视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倪祖铭对记者说:“一年来,怎么做有担当勇气和担当本领的电视制作人,是我和身边人聊得最多的话题。习总书记‘讲话’中对于文艺作品有高原缺高峰的论述,无时不在警醒和鞭策我们,在创作中努力实践,打造像《解放》《辛亥革命》《寻路》这样的史诗电视剧高峰作品。”
他介绍说,“讲话”发表一年来,天视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下持续发力,开掘新剧项目,力求再度打造出符合 “讲话”精神的精品力作, 如近代历史传奇电视剧《天子门户》、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寻找邓颖超》、人物传记电视剧《周恩来》等剧目,均已在紧锣密鼓筹划和创作中。被列为天津市重点项目的近代历史传奇电视剧《天子门户》剧本四易其稿,只为拿出一部能够正面反映天津近代历史文化风貌,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精品力作;《寻找邓颖超》是著名编剧王朝柱以全新视角描写女性革命家的感人故事,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有所启发, 尤其是给予年轻观众以教育和启迪;电视剧《周恩来》是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而创作,全方位多视角表现一代伟人周恩来的革命生涯,该剧讲述了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经历,披肝沥胆地隐蔽战线生涯,直到他在中美建交中的贡献,展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内涵。
倪祖铭说,我始终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创作生产更多的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