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1日,天津市文博系统第三期“名师教室”启动仪式在天津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市文广局党委委员、副巡视员李春雨同志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局人事教育处程伟处长等领导同志为受聘导师颁发聘书。第三期“名师教室”导师,全体学员以及来自全市文博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名师教室”是市文广局确定的文博人才培养工程。通过选聘著名文博专家学者作为导师,遴选优秀青年专业人员作为学员。采用导师个性化因材施教,辅以系列学术讲座和教学考察实践的培养形式,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旨在培养我市文博工作急需的专家后备人才,为文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已举办两期,先后聘请导师37人,培养学员78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学员通过学习成长为各单位的中坚力量,有的已成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新秀,在全国文博界崭露头角。
重视培养文博专业人才是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确定的长期发展战略,第三期“名师教室”参照国家文物局“金鼎工程”的实施方案, 针对文博专业人才成长周期长、 培养难度大的特点,首次将学制由2年改为3年; 根据我市文博事业发展需要,本期“名师教室”教学专业方向上,设置了古陶瓷研究与鉴定、古书画研究与鉴定、古代玉器研究与鉴定、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学、展览的策划与形式设计研究、周恩来邓颖超研究、戏曲理论等19个专业方向。新增设了古钱币研究与鉴定、旧石器时代考古、科技考古、公共考古、海外交通史、 动物学等专业方向; 选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及我市文博系统共26位专家学者担任导师, 所聘导师学养深厚、 在文博领域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中不乏国家级、省市级文物(标本)鉴定、考古研究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文化部命名的“优秀专家”;学员遴选面向全市、面向基层,比往期扩大了学员的录取范围,首次吸纳了津南区、宝坻区、静海县、滨海新区的学员,来自天津博物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宝坻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静海县文化馆等18个文博单位的37名学员入选第三期“名师教室”。
此次启动仪式标志着天津市文博人才培养开启了新的征程。“名师教室”专项教学工程在全国文博界率先做出尝试,探索符合天津市文博事业发展特点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模式,创建了天津文博系统独有的专项教学工程品牌,获得了国家文物局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
李春雨同志强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博工作,不断加大对博物馆场馆建设、文物保护、文物征集、高端展览等项目经费的投入,为文博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抓住当前文博事业处于高需求、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务实的举措,着眼于党和政府的要求,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着眼于行业发展的趋势,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部门、 各单位的领导,都要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决不能满足于应付眼前的工作。要精心规划,周密布局,完善机制,加大投入,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下力量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为我市文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广大文博系统的工作人员都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爱岗敬业,善于学习,开拓进取,追求卓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将个人发展与我市文博事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干事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把文化遗产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不断扩大我市文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我市文博事业不断走向繁荣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