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十三五”规划编制座谈会召开

 
 

  6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十三五” 规划编制座谈会,10省市区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机关、直属单位代表以及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参加座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主持会议并讲话。
  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5月下旬, 按照国务院“十三五”规划工作安排,国家发改委召开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启动编制会议。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办公室、政策法规司等部门专门对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十三五”规划编制进行了前期研究。
  顾玉才要求各级文物部门充分认识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着眼制度设计、 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做到贯穿1条主线,突出2个重点,抓住3个关键,提升4种能力。
  贯穿“1条主线”,就是要全面推进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和法治化。要阐明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概念、范围,明确“十三五”政府提供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项目和国家的基本标准,立足在理论上有创新、政策上有依据、实践中可操作,符合科学性、指导性的要求。
  突出“2个重点”,一是全面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新建博物馆、民族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国家支持的免费开放之列;二是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单位对社会开放,鼓励和引导文物系统管理使用文保单位全部开放、文物系统外管理使用的文保单位建立定期开放或局部展示制度。
  抓住“3个关键”,一是抓服务项目,加强文物事业公共服务品牌建设,推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二是抓基本标准,制定好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基本标准;三是抓社会参与,通过制定导向鲜明、灵活多样的政策措施,拓展参与渠道,激发公众热情,凝聚社会力量,推动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发挥文物保护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物事业公共服务的新架构。
  提升“4种能力”.一是提升博物馆对国民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教育的服务能力;二是依托文物保护单位,提升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共享能力;三是增强文物事业多层次多样化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四是增强公共财政保障能力。
  会上,各省市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机关及直属单位代表对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基本标准和政策措施提出了许多建议,包括均衡配置文物事业公共文化资源、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文物事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设计等。会后,国家文物局将归纳吸收各方面意见,按要求完成文物事业基本公共服务“十三五”规划相关工作。

 
 

 

                                  2015.06.18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