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更好地纪念那场70年前来之不易的胜利,充分反映中国人民特别是天津人民不屈不挠的城市精神,进一步激励后人,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会与每日新报今年将联合启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讲述天津人民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日前,主办单位召开“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研讨会,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应邀参加此次活动。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常委、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全国侨联原副主席张元龙,天津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每日新报董事长张颖,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王永立,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杰,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溥,以及抗战亲历者、抗日杀奸团成员刘永康老先生和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的学生代表。
在研讨会上,市委党史研究室首次发布了“天津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情况,大量的真实数据描述了津城在战争中付出的惨痛代价。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会再次向新报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资料和线索。亲历抗日战争、94岁高龄的刘永康老人讲述他参加抗日杀奸团的经历感人至深。与会的本市大学生代表深受感动的同时纷纷表示,要传承这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珍视和平,面向未来。
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在会上表示:“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平津馆以馆内专题展览等形式展示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前仆后继、永不放弃的精神。”他说:“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战史类纪念馆,有义务有责任将真实的历史展现给人们,让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历史,正视历史,记取惨痛教训,珍惜和平生活。 平津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物展品资源,从2015年1月开始,在平津馆的展线上展出了六个临时展览,其中四个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系列展览, 一次性举办6个临时展览,这在国内展馆中是绝无仅有的。
今年平津馆连续推出14个抗日战争专题系列展览,这是本市首次全面反映抗战的历史展览,每个月都推出一个新的抗战展览。在年初打头炮的《为抗战呐喊》展览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战文艺的突出成就,文艺战士用他们的笔写出画出话剧、诗歌、小说、摄影、版画等,讴歌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侵华日军第731细菌部队罪行》展,有31件珍贵文物向观众展示。 比如用中国人活体作试验材料的针管、针头等, 最直观的揭露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细菌战的罪恶活动。《 铁血英魂——杨靖宇事迹展》,主要展现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英雄事迹,杨靖宇将军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原创展览《抗战中的经典战役》,既还原了包括正面战场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的战役,也包括敌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现正展出的《中国抗日名将》,精选中国抗日战争造就的一批著名将领风采, 其中包括1933年在天津牺牲的吉鸿昌,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最早的高级将领。 他的名句“恨不抗战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流传至今。《铭记12·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展》,结合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立法而举办的。作为二战史上特殊的受害城市,据统计南京大屠杀这场浩劫中, 每6秒种就有一个中国人倒在日军的屠刀下。还有《八路军总部在太行》、《铁血忠魂》 等精品展览都将在今年陆续与观众见面, 此外,正在积极筹备的《见证抗战》这一原创展览以珍贵的档案形式来进行展示。”王培军馆长重点谈到《日本侵略者芷江受降陈列展览》,他说:“八年烽火起芦沟,一纸降书落芷江。芷江,是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八年之后最扬眉吐气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