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走进“博美图” 享受别样年
“文化年”越过越有味儿

 
 

  今年是市文化中心博物馆、 美术馆、 图书馆落成开放后迎来的第三个春节,随着各场馆功能的陆续完善, 在春节期间走进这里度过一个“文化年”, 已成为许多市民的新时尚,今年春节,依然有大批市民选择在这个传统、 喜庆的节日走进各大场馆, 享受一道丰盛、可口的文化大餐。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文化中心“博美图”三大场馆,感受这里洋溢着文化馨香的别样年味儿。
  博物馆里参观特色展览
  春节期间, 天津博物馆里为市民准备了丰富的展览项目, 除几大常设展览外,“器蕴才华——文房清供陈列” “聚赏珍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 “志丹奉宝——天津收藏家捐献文物展”“青蓝雅静——馆藏明清青花瓷器陈列”等主题展览, 都以特色鲜明的展品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市民。 春节前夕,天津博物馆开设了“江南双盛——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绘画作品联展”,令前来参观的国画爱好者大饱眼福。另一项新展“久久阳春——乙未新春羊文物图片联展”,则为博物馆装点了浓厚的新年气息,这项展览展出了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收藏的代表性羊文物图片250余幅, 为市民在羊年新春集中介绍了羊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大年初一到初四,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的市民达到四千余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博物馆五楼的“飞越欧洲的雄鹰——拿破仑文物特展”尤受青睐,吸引了众多市民专程来到博物馆观看, 据介绍,这一高端展览从去年12月9日开幕以来就备受市民关注,至今仍是热度不减。在展厅内,进进出出的参观者络绎不绝,种类繁多的展品令他们目不暇接。记者走近著名的油画文物《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时,有一家三口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展品,父亲还和女儿谈起了画中的内容,这位来自河北区的于先生告诉记者:“我女儿读初二,对世界历史特别感兴趣,寒假前因为学习忙没有来成。今天已经是假期里来的第二次了,我们特别支持她利用假期多看这些有意义的展览。”
  美术馆里感受时代变迁
  天津美术馆春节期间有两项展览,分别是“破茧捌零年代——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摄影展、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作品展预展。其中位于一楼展区的由天津日报社、天津美术馆主办,天津津报视觉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破茧捌零年代”展览,以大量题材丰富、内容厚重的新闻照片令参观者不由驻足。记者走进现场时,看到一位老人指着一幅老照片给小孙女讲解,老人告诉记者:“在新年看到照片里的这些老地方、老物件特别有感触,今天正好带着小孙女,我给她讲了许多过去的事儿,让她了解咱们城市的巨大变化。”
  记者还从采访中了解到,春节期间同样有大量外地游客来到市文化中心的各大场馆参观。在美术馆里,记者采访到从河北保定带家人来津的游客刘先生,他对记者说:“文化场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这次和家人过来我就特别安排了到天津市文化中心这一站,几个场馆逛下来,感觉天津的文化场馆既大气,又很有特色,收获很大。”记者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春节期间,本市参观者和外地游客比往日多,特别是有很多中青年群体将逛文化场馆作为假期聚会的一项内容,“文化年”越过越有味儿了。
  图书馆里忙着充电学习
  天津图书馆一向是市民阅读、学习的首选去处,春节期间,这里的“人气儿”没有丝毫减少。二楼和三楼的中文图书借阅区吸引了许多读者,区内的坐椅、沙发几乎坐满,他们或是坐在座位上投入地读书,或是在书架前耐心地挑选着心仪的图书,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愉悦。记者还看到,不少相熟的市民在图书馆里碰见,还互相道起新年祝福,为馆内带来温馨祥和的气氛。春节前,天津图书馆还开办了“春来展卷喜气扬”迎新春专题书展,衣、食、居、旅以及文化习俗方面的大量书籍令前来阅读的市民不虚此行。
  春节期间的图书馆里,众多前来充电、学习的市民构成了馆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一楼的自习室及二楼三楼阅览室的部分区域内,坐满了携带学习资料前来自习的市民。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他们中以温习功课的学生居多,也有一些特地来到图书馆充电的中年人、老年人。在本市一所中学读高三的吕浩然同学是图书馆自习室的“常客”了,他告诉记者:“我从去年初就经常到图书馆来自习,马上要高考了,过年时家里来客人复习不方便,我就选择到图书馆来自习,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好,而且学累了也可以上楼看看书放松一下。”

 
 

 

                                 2015.02.24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