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
 
 
文化新闻
 


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迈向纵深

 
 

  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焕发生机,简政放权明晰政府与企业责权利,多部门统筹协调合力啃下“硬骨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迈进,一大批曾经困扰文化发展的体制积弊相继清除,进一步夯实了文化强国的根基。
  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全国2100多家国有文艺院团相继完成转企改制,并继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演艺企业的创新能力、 营销能力、 资本运作能力和知识产权经营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化高效灵活的运营管理模式,使许多原本不可能办成的事变成了现实。北京市曲剧团转企改制仅仅1年,就从一个无剧场、无排练厅、 无办公地的“三无剧团”转变成为戏剧市场的弄潮儿。今年前4个月,北京市曲剧团已经完成演出99场,收入654万元。 “时间还没过半,我们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去年的一半。”团长孙东兴说,“更重要的是要看收入结构, 这654万元里,商演568万元,占到将近九成的收入。” 今年北京市曲剧团将注册成立“北京老舍艺术剧院”,探索国有、社会、职工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
  文化资源部门行业条块分割、文化投入交叉并行,重复建设、标准不一、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使改革模式从单兵突进式向统筹协调式转变。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得到加强,“老大难”问题正在被攻克。
  2014年3月19日, 由文化部、中宣部、中央编办、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21家成员单位组成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正式成立。协调组组长、文化部部长蔡武说,协调组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统筹整合各部门力量,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发展。目前,协调组正抓紧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并将在今年下半年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争取在本届人大期间推出该法。
  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政策文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些文件几乎都是多部门联合制定下发的, 比如《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由中宣部等9部委印发, 《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由财政部等7部委印发。 以往较少出现在文化领域的国土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不断在类似的政策文件中亮相。
  2013年至今, 文化部配合国务院审改办积极推动行政许可项目的取消和下放。 在全部13项行政许可项目中,取消3项,下放6项,仅保留4项,取消和下放的项目比例占69.2%。取消和下放的许可项目大多属于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或者属于开展文化活动的资质、资格认定等事项。这些事项是过去20年来文化领域的重点审批项目、主要审批项目,项目“含金量”较高。通过大幅度减少行政许可类项目,文化行政部门改变了近20年来文化市场审批管理的固有模式,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市场活力。
                                    2014.08.11
                                 (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